唐寅《悟阳子养性图》繁中有简
“日暮依兰歌白苎,不知天壤有尘寰。”明代画家、“吴门四大家”之一唐寅在《松山高闲图》上的题画诗,移用在他刻画寓居苏州修身养性、优游林泉的隐士顾谧形象的《悟阳子养性图》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资料图
“日暮依兰歌白苎,不知天壤有尘寰。”明代画家、“吴门四大家”之一唐寅在《松山高闲图》上的题画诗,移用在他刻画寓居苏州修身养性、优游林泉的隐士顾谧形象的《悟阳子养性图》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纸本水墨《悟阳子养性图》(见图),纵28.8厘米,横103.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全图纪实写生,纯用水墨,左实右虚,开阖有度,画面经营,如人屋处置、树木偃仰、水石错落等,别具匠心,为明代盛行的“别号图”中的精品。顾谧(约1456—1525),字大宁,号悟阳子,进士及第,工部主事,后任刑部郎中,为官二十年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因开罪权贵,50岁时提前致仕还乡。顾谧在苏州享有名望,与唐寅、文徵明等文人墨客性情相契而成挚友,交情弥笃。
《悟阳子养性图》图左笔墨密集,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近景拳石浅坡用细笔长皴,辅以短砍、方折、圆转等笔法,微作晕染,工劲中兼细秀圆润之象。中景老树虬曲,枝叶苍茂,主干和枝干均呈S形长曲回转,近树墨浓,远树轻盈,以空勾夹叶,成龙翔凤翥之势,穿插有致,用墨勾皴,明暗清晰,小斧劈皴绵密厚重,线条细劲如篆籀,密而不窒,杂而不乱,烘托出山野幽旷恬静的氛围。茅屋结构清晰,透视感强,一老者(顾谧)悠闲自在,端坐蒲团之上,刻画精微,体态端庄——人物头戴方巾,身着宽袍,衣纹粗简,双手抱膝,神态深沉,势态清高,仰望天空,昂首观景,似歌似啸,若有所思,飘然欲仙,真与幻、现实与想象、内容与形式融而为一所构成的富有幻想色彩的画意呼之欲出。室内壁无一物,唯有一桌,上陈香炉及文房用具。于此展现了文人逸士不图名利、超然物外、忘情山水、寄托高远、向往恬淡旷达隐居生活的精神状态和理想,反映出高人雅士急流引退、遁世独处的情怀和主题,而这正是画家思想感情的率真流露。茅屋背后则树木掩隐,小溪环绕,石桥横卧,古韵无穷。
图右开阔如镜的湖水将画面幽深静谧的意境徐徐展开,淡淡数笔渲染,展现出烟波浩渺的苍穹与湖水,但见层层云气接连天际,大片留白,坦荡空旷,笔简意远,由绚烂归于平淡,给人以疏朗之感及无尽的联想。画尾作者自题“苏台唐寅”行书款,钤“唐伯虎”朱文方印,画首下角钤“南京解元”朱文长印。另,卷后有文徵明行书《悟阳子诗叙》凡570字,称许顾谧解官后养息超脱、悟得真性的高洁品质,文辞优美流畅,书法端秀挺健,体势苍劲流利,与画作珠联璧合。
明代王世贞评唐寅绘画“秀润缜密而有韵度”,这在《悟阳子养性图》中可得到形象的诠释。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构图简约清朗,以高远法表现“连江叠岩不穷”的江南景致,尽显南宋山水画一角倚重一角留空(白)的特点。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墨色淋漓多变,和泽有神;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书卷之气扑人眉宇,堪称唐寅灵腕妙品、悉力之作。此卷曾经李肇亨、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