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粽情”端午 ——文化吉庄村的端午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家家户户贴公鸡

 

  吉庄,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的一个村庄,位于桑干河北岸、洪涛山南麓,从唐朝末年建村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北方乡村文化的典型代表。千年的历史铸就了吉庄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吉庄村先后出了《吉庄纪事》、《村里有所大学叫师专》、《草根吉庄》三本书,创作了村歌《我热恋的吉庄》。每年在端午节的时候举办文化旅游节,有大王庙传统习俗演示、书法、绘画交流、摄影展等项目。

 

  6月6日,朔州第一文化村吉庄第六届旅游文化节拉开帷幕。本次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丰富多彩:书法家泼墨挥毫、画家即兴作画,爱好歌唱的村民引吭高歌,还有的人以诗传情、以文会友,各类文化交流目不暇接,精彩纷呈。吉庄村当地的风俗是五月初一日出前大门上贴公鸡,小孩子手腕脚腕戴五彩线,腰上戴扫灾刷子,艾草泡水洗澡沐浴。还有端午节传统的祈雨法事,引来众多游人观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吉庄大槐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祈雨法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大王庙出发取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取水归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大王庙开始祈雨法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法家挥毫泼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家即兴作画

 

  吉庄村现存明天顺二年(公元1459年)所建三大王庙的石柱和石础,还有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修的文昌庙碑。吉庄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其凝缩了中国农村的百年沧桑,是极具代表意义的一幅风俗画。在百年间每一个历史阶段,吉庄几乎无一例外地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大槐树、三大王庙、大院等。村子东南的庙沟一侧,依山傍水的“三大王庙”承载着美丽的传说。还有那些四处散落历史遗迹的大院,西门院、大南院、连们院、旗杆院等。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话由古至今流传在华夏儿女之间,大槐树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根。吉庄村的这棵大槐树,它与洪洞大槐树同根同源,在文化意向上也具备了同样的根祖标志。明代,华夏儿女在大槐树下聚集、分离,也把种族的血脉向长城内外传播,与大江南北融合,至今,与大槐树有关的历史已经形成了枝繁叶茂的“根祖文化”。

 

  至今,吉庄村依然坚持文化是灵魂、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明天顺元年的古庙修复了,洪武二年大槐树得到专门保护开发。在保护古迹的基础上,同时注入现代文明的活力。新建成图书馆有1.4万余册图书,开通了远程教育终端点,建起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农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古老的吉庄将历史文化进行着升华。(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