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文化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恰逢端午小长假期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围绕“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一主题,结合“端午”节日元素,整合馆内外展览活动资源,策划了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让市民游客们走进博物馆,过了一个充满趣味的传统佳节,感受身边的文化魅力。

  一、给传统加一点创意。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非遗习俗,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小巧的香囊不仅实用,刺绣、编织、串珠等多种工艺都可以让它变身为小而美的生活艺术。当然,最美的香囊还得数自己亲手做的,小长假期间,工美馆先后开展了两场特色做香囊活动。

  首先是6月9日下午正儿八经的“创意”香囊。说正儿八经是因为保留了香囊的基本功能,来自本次“我来秀手艺”活动的三位民间艺人带来三款截然不同的香囊,经过一番师生创作,我们在现场就看到了长成这样的香囊。

  而6月10日萧山花边大师工作室推出的“流苏球”手作,虽然不香,但是胜在颜值爆表,美出了新高度。省级非遗萧山花边是杭州工艺美术中的一大门类,一直因为它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而被人们所喜爱。本次体验运用了基本的编织技法包裹中间的球体,下面搭配流苏点缀,既方便上手,又好看好玩。两场手作活动现场氛围很好,大家纷纷表示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端午节,学到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增加了亲子间的互动,增强了亲子关系。

  二、给知识学习加一点趣味。为了让青少年观众更好地了解端午节和文化遗产,工美馆联合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志愿者们,在端午期间带来两场别开生面的工美小课堂活动。

  1、龙舟竞渡。6月10日下午,大学生志愿者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端午节及端午节的习俗,重点介绍了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龙舟竞渡,即赛龙舟。小朋友们在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后,开始进行模型船的制作,在动手的乐趣中加强了传统文化知识学习。

  2、美丽的西湖绸伞。国家级非遗西湖绸伞作为杭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造型灵巧、色彩鲜艳,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为宣传文化遗产知识,2016年6月11日上午,大学生志愿者在工美馆三楼工艺坊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西湖绸伞的历史文化以及民间故事,并现场模拟画伞面。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此次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通过端午节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大家的端午小长假过得意义非凡,也契合了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发挥了博物馆的作用,感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