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两白银在明朝是什么概念

  摘自《少数派的财富报告》 作者:范棣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明朝在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

  冯梦龙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描写小人物秦重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剩余16两白银。“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普通的私塾教书匠年收入约20两。

  冯梦龙在《钝秀才一朝交泰》中写道,“前面胡同有个刘千户,其子八岁,要访个下路先生教书,乃荐德称。刘千户大喜,讲过束情二十两。……刘千户颇尽主道,送一套新衣服,迎接德称到彼坐馆。自此吝餐下缺。”,屠夫一年收入约36两。

  《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对女婿穷秀才范进说“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喝)西北风 !”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奶娘的年收入24两。

  明代《朴通事》中,关于奶娘:“一个月二两奶子钱,按四时与他衣服。养孩儿好难,可知难里!”,跟班打杂的(柴薪皂隶)一年收入也是20两白银(根据清代康熙年《明史》资料。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明朝规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员,每人用马夫一名,国家付工资。)。

  明朝万历年间,在北京的劳务自由市场上,普通民工一天能挣纹银5分,也就是0.05两,如果一年365天都干活就是18两,如果只干300天,年收入就是15两。因此,一般而言,明朝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一年的收入大约在20两白银上下。也就是说,明朝时期,即便在首都北京,一般老百姓花上一年半的收入,也能买上一套普通的四合院或4间一套的房子。仅就收入水平与房价的关系看,比起今天的北京,明朝的老百姓相对更富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