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博物馆藏品逾5000件
艺坛三杰合作的《岁寒三友图》
目前,粤剧艺术博物馆已收藏5000多件各类藏品,如何柳堂藏明代黄花梨琴盒扬琴、艺坛三杰松竹梅手卷、1893年(光绪十九年)广东新宁县(现台山市)梨园小生彭亚流被聘义德堂安置落班合约及信封、19世纪末由歌林公司灌录的《蒙正祭灶》黑胶唱片、竹水衣等。
粤剧主题系列活动
1.6月11日,“游园惊艳”粤剧主题活动。粤剧名家带领粤剧爱好者参观“百伶图”,绘制粤剧面谱,现场创作传统粤剧人物造型等。
2.6月13—18日,全球华人粤剧私伙局惠民大展演。来自澳大利亚、波士顿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粤剧私伙局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惠民展演。
3.6月13日、16日、18日,粤剧研讨与沙龙,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讲学厅。举办题为《春风拂槛暖人间》《双王老倌》,“慈善伶王”新马师曾、《姹紫嫣红开遍》红线女唱腔艺术赏析等多场讲座。
藏品看点
●红船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并重新研究红船历史与构造,博物馆定做了一条约5米长的红木实木红船。红船嵌套幻影成像技术,将制作的三维电脑影像与模型内的实物结合,展现当年船上艺人生活练功的场景,不但具有欣赏价值,同时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竹水衣
竹水衣是把竹梢磨光滑后用网绳一根根串起来而做成的衣服,夏天穿上后通风透气又利汗,很凉快。据广东八和会馆主席郭英伟介绍,上世纪50年代左右,为了保护戏服不被汗水弄脏,粤剧演员会先穿贴身布水衣,再穿上竹水衣,最后才穿上戏服。
“竹水衣有几斤重,演员的负担很重,后来便慢慢淘汰了。”郭英伟说,据专家考证,竹水衣已有100多年历史。“这是广东八和会馆留下的唯一一件竹水衣,我们将它捐赠给粤剧艺术博物馆,也让人们看到过去粤剧演员对观众的尊重。”
●粤剧申遗手稿“新世纪以来,粤剧界发生了三件划时代的大事。”著名粤剧研究专家、广东粤剧銮舆堂主席何车解释说,这三件事是粤剧大辞典的出版、粤剧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及粤剧艺术博物馆建成。
何车说,这三件事他都有参与,且留下了不少手稿。比如他梳理了粤剧大辞典中粤剧表演和舞台艺术部分的600多个词条,参与写作粤剧申遗时的舞台表演宣传片分镜头剧本等,这些手稿他都全部捐赠给粤剧艺术博物馆。
●岁寒三友图
1942年,抗战时期,京剧宗师梅兰芳、粤剧宗师薛觉先、花坛奇才邓芬在香港避战乱。为明志抗日,三人合作了一幅《岁寒三友图》。邓芬画松,薛觉先画竹,梅兰芳补梅并做题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