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如同将雕刻标准化一样,希腊人使他们的建筑也标准化了。他们简朴的建筑总是呈长方形,甚至长、宽、高的比例都是确定的。“雅典的废墟”(The Parthenon of Athens)就是几乎所有希腊庙宇共有的风格和比例的典范。顺便说一句,希腊人坚持理想的比例与坚持抽象的形式紧密地相关,当然,这与我们今天的原则也不矛盾。在古希腊,艺术和抽象实际上是同义语。(20)

 

  进入中世纪以后,为了显示上帝的伟大,西方的建筑师们便在教堂的造型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哥特式建筑在设计中除了利用十字拱、飞券、立柱等手段之外,还特意使用了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等构造。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则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以增加因建筑过高而要求的稳定性。由于采用了这种几何图案,使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空旷、单纯,外观宏伟、挺拔,给人以直至苍穹、弃绝人寰的神秘感。

 

  建造于1248-1880年的科隆大教堂共用了600多年的时间,整座大教堂全部由磨光的石块建成,耗费40万吨石材。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而从教堂内部所收藏的成千上万张当时的设计图纸可知,倘若没有高超的几何学知识,是不可能建造这样庞大而伟岸的建筑的。建造于1386——1897年的米兰大教堂历时5个世纪。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顶上有135个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尖塔,每个塔尖上还有一位圣人的雕像。这些争相矗立、直至苍穹的哥特式建筑仿佛是在同地心引力做着顽强的抗争,以证明上帝的伟大。

 

  同哥特式建筑一样,拜占庭式建筑也在力图证明上帝的伟大,只是证明的方式有所不同,即不以高度为指归而以跨度为目的。同哥特式建筑一样,拜占庭建筑的主体也是十字架式的,不同之处只是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最初,拜占庭式的穹顶建立在方形的平面上,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到5世纪以后,人们创立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制,即集中式形制。这种形制的特点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同时可以使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新型空间形象。如果说哥特式建筑中的飞扶壁是古代西方建筑在纵向发展中的伟大创举,那么拜占庭式建筑中的帆拱则是古代西方建筑在横向发展中的杰出创造。

 

  除了哥特式和拜占庭式建筑之外,以后的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也都充分采用了美妙的几何图案。例如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那最著名的“神话穹顶”,就同时体现了高度和跨度的两个极限。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风格的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经过竞争而成为总建筑师。他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了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在建造拱顶时,他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

 

  与这个“神话穹顶”相媲美的,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这座重建于1506-1626年的圣彼得大教堂总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不仅以其双重构造的圆顶体现了优美的几何造型,而且以其井然有序的广场体现了精致的图案设计。著名的建筑大师贝尔尼尼在圆形的广场周围安置了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以显示永恒的生命,这些柱子由内而外排成4排,但如果人们站在广场的正中央,便会发现4排石柱会丝毫不差地叠加在一起,拼凑出一幅完美无缺的几何图案。

 

  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同古希腊建筑一样,古希腊的园林也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即通过几何的原理来谋篇布局,将草坪、花卉和景物切割成有序的图案。这种图案在作为住宅式园林典型的“柱廊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园子将居室围绕在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因其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因而特称之为柱廊园(Peristyle)。柱廊园有明显的轴线,把四周柱廊以内的居室和绿化部分串联在一起,因而形式上还是规则方整的。廊内壁画描绘林泉花鸟,代替真实尺度,造成幻觉,远望可得空间扩大效果。园内种植葡萄和花树,配置喷泉雕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希腊的柱式明确体现了当时的几何审美观点。(21)

 

  古罗马征服希腊之后,也继承了这种园林艺术的理念,并凭借其强大的国力而将园林的规模放大开来:

 

  几何布局是古罗马园林的基本特征……在共和国后期特别是帝国时期的罗马城,包括局部组群在内的建筑多是对称有序的,空间和形体组成依据中轴线或十字交叉轴,而大的城市格局则在七丘地形中具有随机性。古罗马的园林艺术市场同这种特点相吻合。在形成整体园区的时候,除了庭院内的情况外,局部几何图案化的园林可以同建筑形体交织,在建筑之外朝各向伸展,而不是规则地被围在建筑内、围合着建筑或位于建筑的一面。(22)

 

  这些早期的欧洲园林一般都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基本构图,以切割整齐的花木、草坪为图案,以大理石或花岗岩雕塑为点缀。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征服,体现了理性至上的科学精神。

 

  “文艺复兴”后,欧洲园林渐趋成熟,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等诸多流派。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意大利受古罗马园林艺术的滋养丰厚,同时也利用其多山的自然环境,并汲取巴比伦空中花园的艺术灵感,发展出了一种借助山峦坡地的台地园林。这种台地园林的最大特点是不在平地上造园,而将园林有意建筑在具有一定斜度的山坡上,这样建造的园林至少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营造了气势:台地园林一般是将城堡和别墅之类的主体建筑置于山顶,而将花卉、林木、草坪等其他元素置于山坡之上。这样一来,园林和建筑相得益彰,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其次是获得了层次感:由于台地园林的建筑、花卉、林木、草坪等园林要素不是平铺直叙地摆放在平地上,而是错落有致地安排在山坡上,这就使得人们在同一视点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内容,并在仰观和俯察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最后是利用了水流:精美的台地园林常常会利用坡地的优势,将山上的水源通过不同的渠道流淌下来,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叮咚作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