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花精神写梅魂的人一一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曹雕先生印象
“画画就是画魂!画梅就是要画出梅花那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风骨梅魂。”这是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曹雕先生一贯倡导的画梅理念。
曹雕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特别是他爬山涉水,万里踏雪寻梅、赏梅、画梅,以梅花精神写梅魂,艺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画展并频频获奖,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介绍。出版了个人画集,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梅花佳作不仅受到国内收藏家的喜爱,而且还受到海外朋友的欢迎。作为一位书画业余爱好者,他能取得如此艺术成就,实属不易。这是先生自身的努力,也与其故土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息息相关。
曹雕,湖北黄陂人,曾在麻城生活多年。麻城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这片神奇的土地用她特有的历史孕育出了不同时期的灿烂文化。曹操、李世民、李白、杜牧、苏轼等在此留下名篇佳作。一代廉史于成龙在此施政,青史流芳。明代,136位进士入朝,培育了刘天和、李长庚、梅之焕10位载入《明史》的一代名臣。
麻城又是一座红色古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中国红军之源,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45位共和国将军。麻城还是一座花城。杜鹃花海声名远扬,菊花之香享誉华夏,特别是梅花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在这里梅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赏梅、咏梅、画梅,普通人种梅、植梅、以梅为业。
据史料记载,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苏轼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小镇去当团练副使。当他顶着风雪艰难地攀登过麻城春风岭(今湖北麻城浮桥河境内的大安山)的古驿道百丈阶时,只见山谷里寺宇参差错落,宝塔巍然耸立,竹林小路曲径通幽,满山松柏,在风雪中挺立,山坡上簇簇红梅傲寒绽放,他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抑制不住内心激愤,脱口而出《梅花二首》。其一云:“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其二云:“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可见当时麻城梅花文化的盛行和繁荣。受到家乡厚重文化熏陶的曹雕先生,自幼酷爱中国传统书画,上小学时连环画就是他的范本,无钱买纸张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用手指在河滩上画,用木炭在墙壁上画,甚至连他的课本和作业簿上的空白处也没能放过,被他涂画得满满实实。他对梅花的钟爱源于一次偶遇。
那是1969年冬,他随着舅舅,在翻越崇山崚岭中无意间发现一株苍劲虬曲的古梅半卧山涧,桩身疮孔斑斑,枝干纵横交错,虽缠满了岁月的悲怆,却依然凌寒独自绽放。梅花这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他毅然放弃画了三、四年的人物画创作,开始专心研习画梅花。他制订了“五个五年创作计划”,坚持“两条腿走路”,寻求“一个新支点”的创作思路,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为了画出有时代气息的梅花,他五下江南到武汉磨山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苏州香雪海梅园等赏梅佳处赏梅写生。但始终感觉梅园内的梅花缺少野外山梅的那种临危不俱的精神气质。于是他用长达五年的时间,沿着大别山山脉北上到野外寻梅写生。足迹遍布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八县,行程一万多公里,寻赏到古梅三百余株,画写生稿近千幅,拍摄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照片。
在谈到他五年的寻梅之路,他感概万千,既有坎坷又有欣慰。五年间,他被野狗咬过,遭马蜂蛰过,最惊险的一次是乘坐朋友的摩托车进山,由于道路坡陡弯急,加之下雨湿滑,一不小心连人带车坠入十几米的山崖下,幸遇下方有一棵大树阻挡,才捡回一条性命。最难忘的一次是他为了亲历感受梅花那种凌风傲雪、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独自顶着鹅毛大雪徒步进山,山路陡峭险峻,他几乎是扶着崖壁一步步挪动前行,有的地方甚至只有爬行才能通过,稍有不慎就会跌下谷底。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难爬涉他终于来到山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只见一棵巨型悬崖古梅以“横空出世”之势腾飞山外,不畏“风刀雨剑”,迎着风雪坦然怒放。他回来后以此为原型创作出作品《立定乾坤天地魂》,一举夺得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艺术创作之路是艰辛的。凭着一股执着和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他白天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晚上潜心作画,节假日就外出写生。在艺术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行,既不追风赶时髦,也不哗众取宠。在技法上他内承中华民族绘画之传统,外借西方表现主义与一脉,其作品构图大气、章法新颖、笔墨遒劲。幅幅精彩之作,都注入了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创作灵感。恍能看见画家的心灵在暗香浮动。他的梅花是继承传统和吸收大自然灵气,同时又融入自己的个性元素,所以他笔下的梅花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但凡看过他作品的人都说:“他画的不是梅花,而是梅魂”。
从左至右饶利(湖南省衡阳县摄影师)、曹雕(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杨建元(湖南省衡阳县朝阳红文化艺术长廊筹建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自有一方品。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曹雕先生在艺术之路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对人品艺术:做事必先做人。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而品德是人格的灵魂。使我心中不由地生发出一种敬意与钦佩之感。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