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给西藏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和中原的各种服饰面料,在布达拉宫藏王洞中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身上,都可见证当时的绸缎长袍盛装,塑像丝巾裹头,着半月花缎披风。元代,藏族服装开始有了库伦装,恰珠恰堆短装。明代,西藏的氆氇已成为北京朝贡的主要物品之一。时至清代,皇帝给西藏贵族官员颁赐花翎顶戴,后来,这也就成为了西藏地方政府服饰中最为显要的一种,而且,服饰的等级也十分明显。由于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藏族服饰中的等级界限已然消失。现在的拉萨藏族服饰既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又有了许多现代色彩。
藏族服饰特点
藏族服饰从地域分为农区和牧区服饰两种。藏族服饰有如下一些特点: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以氆氇和皮毛制衣,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冬袍有袖,夏袍无袖,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腰带;农区女子藏袍的用料式样同男装相似,内衬各色绸衫,腰间系一条图案瑰丽的"邦典".劳动时,他们常露出右肩,或袒出双臂而以两袖系于腰间,方便活动。睡觉时宽舒腰带,铺一半盖一半,防寒保暖。
牧区男子多不穿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有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男子穿裤,女子穿裙式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大方,着"松巴鞋"和"嘎洛鞋".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区服饰胸前还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其外出时可存放食物甚至可以放幼儿。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拉萨藏族服饰首先向世人展示着藏族服饰的魅力。拉萨藏族妇女对服饰有着与生俱来的鉴赏力,因此,这里无论女装或男装,都非常讲究色彩搭配,但决不堆砌,倍显雍容大方。
藏袍
拉萨的妇女们,夏天穿氆氇,毛料或绸缎料的曲巴普麦(无袖藏袍),讲究深色,而衬衣则选择比较艳丽、明快的色调,袖子长出手掌半米左右,放下来后彩袖触地即可翩翩起舞。腰间用丝带扎紧,藏袍下摆至脚面,至于邦典,她们崇尚朴素,淡雅,在上方的裙角会有一些鲜艳的金银织锦缎装饰,还会绣上一两朵格桑花。冬天,妇女们穿长袖长身藏袍,如果是无袖藏袍,上面则套一件氆氇上衣或毛线织的厚毛衣,很协调、美观。
拉萨藏族女子的发式:未婚女子编一条大辫子垂于身后,已婚的编成双辫,辫梢编进各种彩色丝线结成的扎绣,别有风韵。她们平日里,头饰、胸饰和手部饰品都比较简洁,只有在节庆时,头上才戴珊瑚和松石镶嵌的巴珠。冬季则戴一种叫次仁金郭的四耳金花帽。
拉萨男子藏袍多以藏青、黑褐、深蓝、烟色为主,采用质地较好的氆氇或各色毛料制作,腰间用绸带系紧,下摆自然地垂在膝边。衬衣高领、长袖、分对襟、大襟两种,多用丝绸、棉绸、棉布缝制,为与藏袍色彩和谐搭配,颜色多为浅色和灰色。藏族男子身后一般都会挂一柄精致的短刀,这是藏族男子传统装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拉萨男子还有左耳带耳环,右耳缀小松石的习俗,不少人手上都戴象牙或玉石扳指儿。拉萨男士夏天多戴呢绒礼帽,冬天戴金花皮帽。脚上一般穿松巴,即一种氆氇靴。
千百年来,夏穿毡、冬穿裘的西藏服饰文化,以其粗犷、典雅、绚烂而成为人类服饰文化中最有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文化现象之一。由于开放与民族的交融,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服饰的风潮掀起了一场流行藏族服饰热。市面上布料也是花样繁多,出现了缝有腰带的女式藏袍,这种藏袍既方便又美观,只要系上腰带,裙子自然成形。男士藏袍则被设计者裁成两半,更宜着装,而整体效果仍是一件藏式长袍的模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