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服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德昂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体现了德昂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从整体看来,德昂族服装以持重、深沉的黑色为主调,但又常常配以白色,间夹红、蓝、绿等色,避免了纯黑色给人的压抑感,反而显得清新、明快,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的头巾,德昂族还特别喜欢用五色绒球作为装饰品,因而我们常见男子包头巾的两端、小伙子的耳坠、挂包的四周都会饰以彩色小绒球,鲜艳夺目,别具一格。

 

  德昂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应属德昂族女子服饰。妇女的装束,不同支系各有显著特点。"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光头,包头两端后垂,戴大耳坠,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二道红布条,下摆边沿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以大方块银牌作纽扣,裙子上遮乳房,下及小腿。"红德昂"妇女的裙子上有显著的红色线条。"花德昂"妇女的裙子织有红、黑、蓝颜色的匀称宽线条。"黑德昂"妇女的裙子以黑线为主,中间有红、白细线条。此外,"黑德昂"妇女婚后蓄发,裹黑布包头。关于德昂族三种筒裙花色的来历,德昂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候,德昂族杀牛祭祀,三个姐妹帮忙按牛,被杀伤的牛在地上挣扎,牛尾上沾染的血甩在她们的裙子上。后来,她们便各自按着裙上血迹的位置和颜色深浅织制了新筒裙,从此流传至今。还传说,姐妹们在吃牛肉的时候,因为不小心牛血滴落在胸前,将衣襟染红。所以,德昂族妇女胸前都缝有两条红布,这就是牛血染红衣裳的标记。

 

  德昂族妇女还有佩戴腰箍的习俗,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戴腰箍并以此为荣。腰箍大多用藤篾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如今,德昂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

 

  德昂族还有纹身习俗,德昂族人一般在手背、大腿和胸部刺以虎、鹿、乌、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

 

  德昂族简介

 

  德昂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人口不多,约1.5万人,却是我国具有悠久古代历史文明的民族之一,素有"古老的茶农"之称。德昂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由于德昂族分布在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的群山之中,因而占据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土质肥沃,宜农、宜牧,是一个宜居住的美丽之乡,这方沃土养育了勤劳勇敢而富有创造才能的德昂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