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全球视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5月26日,由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大培文联合主办的《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新书发布会暨“博物馆与全球视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希腊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副馆长伊丽莎白·弗缇亚多,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艺术学院、历史系、中文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专家学者20余位参加了此次活动。

  吴志攀在致辞中表示,《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的出版,体现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途中,以“中国的立场”和“世界的眼光”来展开多元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以及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探索。伊丽莎白·弗缇亚多表示,能在中国看到以如此宏大的卷制和精美图片来展现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她感到十分高兴与荣幸。宋新潮在致辞中谈到,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希腊和中国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希腊的一系列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对中国有很深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古希腊文明,了解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对于文化交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会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是“博物馆与世界文明”系列问世的第一卷,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历时三年成书,全书近80万字,674幅精美图片,涉及古希腊考古、艺术、历史,通过国内学者的多角度阐释与国外相关博物馆的专题解读,以珍稀藏品为载体,多维度立体呈现古希腊文明,具有很强的“历史现场感”。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该书的出版体现了中国的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性和国际视野。

  据悉,丛书计划出版十余卷,涵盖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南美洲文明、东亚艺术、中亚艺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世纪文明、文艺复兴艺术、伊斯兰艺术等。以世界各博物馆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基础,通过对物质文化的解读和阐释,剖析文明发生、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丛书强调资料性与学术性并重,每一卷都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组成编写团队,并联系世界各主要博物馆提供相关文物图片资料。

  新书发布会结束后,围绕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和国内博物馆的展览如何体现全球大视野,如何呈现我们自己的“中国选择”等,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