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端午节去哪里:来小胡同里过大端午

2016年6月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小长假期间,93号院博物馆将迎来六月感恩回馈季。6月9日至11日,93号院博物馆将举办“荟萃民俗聚端午”主题体验活动。6月9日至10日为香包体验,民间艺术家高忠玉将亲临93号院博物馆为体验者示范香包制作。11日为草编体验,草编艺术家李希祥将作客93号院博物馆示范草编制作。期间参与体验者可体验做香包、包粽子、草编“五毒”、画扇面、编五彩绳,更有参与端午小知识竞答赢取传统端午特色小吃五毒饼的机会。

      2016年6月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小长假期间,93号院博物馆将迎来六月感恩回馈季。6月9日至11日,93号院博物馆将举办“荟萃民俗聚端午”主题体验活动。6月9日至10日为香包体验,民间艺术家高忠玉将亲临93号院博物馆为体验者示范香包制作。11日为草编体验,草编艺术家李希祥将作客93号院博物馆示范草编制作。期间参与体验者可体验做香包、包粽子、草编“五毒”、画扇面、编五彩绳,更有参与端午小知识竞答赢取传统端午特色小吃五毒饼的机会。此外,93号院博物馆还为体验者们准备了“斗草”、“推铁环”和“抖空竹”等妙趣横生的传统小游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如是描绘端午节的景象和民俗。又是一年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包、避五毒等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对于这些大家久熟于耳却没有亲手制作过的端午节物件,此次端午节期间,在93号院博物馆都可以有机会一一体验和尝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包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汉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农历的五月五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过端午节,而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草编


      草编技艺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草编技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用和审美创造活动,是通过对蒲草、苇草及玉米皮等原材料的加工和编制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形成一系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及民间工艺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毒饼


      五毒饼是汉族节日食俗,端午节特色食品,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五毒饼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每年初夏时节正是毒物滋生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会食用“五毒饼”祝愿消病强身,祈求健康。

 

      在体验活动之余,93号院博物馆还设计了有趣的端午小知识竞答环节,体验者们都有机会赢取传统端午特色小吃五毒饼。

 

      欢聚端午,荟萃民俗,体验非遗,小胡同里的端午节,93号院里的大端午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小蓝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