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传统服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锡伯族传统服饰

 

  锡伯族服饰体现着一种游牧精神,其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传统的锡伯族服饰也曾吸收过蒙、满、汉等民族服饰的优点。追溯至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基本与满族服饰相似。锡伯族男子服装多是青、灰、兰、棕等颜色,多为大襟长袍或对襟短衫,领不太高,为便于骑射和劳动,长袍采用大襟右衽,左右两边开衩的式样。锡伯人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长裤,外加"套裤",锡伯族服装中的"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时穿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腰间系青布带,腰带上经常挂上烟袋荷包,脚穿布靴,夏天头戴笠帽,冬天戴毡帽或礼帽。当官的一般在长袍上套马褂。

 

  锡伯族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扎黑色腿带,脚着白袜、绣花鞋,喜欢耳环、戒指和手镯等饰物。少女与未婚姑娘,穿着的旗袍比较淡雅,少妇穿着要鲜艳些。新娘的婚礼服饰则特别讲究,所选面料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制作精致考究。婚礼时,新娘头戴吉塔库,即一种布制发圈,上有贝壳、宝石和金银制的花饰,下一排银链或串珠等装饰垂于眉宇之上。婚后一年之内,参加较大喜庆活动仍要戴上吉塔库。新疆锡伯族妇女虽仍喜穿旗袍,但如今服饰已有显著改变,特别是青年女子已多穿连衣裙等具有现代元素的服装。

 

  锡伯族妇女擅长刺绣,如同男子会骑射一样,妇女如果不会刺绣,就会被人轻视。她们最擅长将花鸟鱼虫等图案绣在服饰及生活用品上。

 

  锡伯族妇女的发式也有年龄的区别,年轻女子留长辫垂于脑后,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婚后则将发辫盘起,俗称"盘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头顶上乌发蓬起,盘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将辫梳成双辫或两"抓髻",合起成为一个大"疙瘩髻"。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

 

  锡伯族老人的服饰又有不同,一般老年男子内穿对襟小白褂,外穿长袍(冬天为棉的),个别人还套马褂,脚穿白袜、布鞋(春、夏、秋穿圆口黑布鞋,冬天穿毡棉黑布鞋,其鞋腰以春夏的稍高一些,锡伯语称"扎布萨布"),扎裤脚,头戴礼帽;老年妇女多穿青、蓝黑色旗袍,喜包白色头巾,冬季戴"坤秋帽"(棉制的帽子,帽沿缝有海豹皮)。

 

  除了平时的服饰外,锡伯族萨满教中的萨满还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撕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的精神和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反映了山林和草原的特点。如今锡伯族人的穿着与汉族已基本相同,只有新疆伊犁地区的部分锡伯人仍旧保持传统服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