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石像出土 终于还伟人一身“清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都江堰究竟为何人所修?一直有争议

 

  从二王庙望秦楼俯瞰都江堰,滚滚岷江水奔腾不息。在鱼嘴处,江水被河堤一分为二,在闸口下方消力池的作用下,很快“安静”下来。下游,便是被岷江水灌溉的千里沃野,李冰治水的智慧至今让人折服。

 

  关于李冰治水,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非常少。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记录,是司马迁所著《史记》。然而《史记·河渠书》中,只寥寥数十字记录此事:“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在《史记》中,都江堰这项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的建造者,连姓都没有。直到班固著《汉书》,才在“冰”字前加上了“李”字。

 

  再后来,《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终于在所著地方志中盛赞李冰功绩,称其修建都江堰之后,让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历史上是否有李冰其人?都江堰究竟为何人所修?一直都存在着争议。然而,这些记载还不足以平息争论。

 

  李冰石像出土 他组织百姓修建都江堰是事实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都江堰竟然没有发现一处和李冰治水有关的考古遗存。直到1974年李冰石像的出土,终于还了李冰的“清白”。

 

  1974年3月3日中午,当年在灌县文管所担任馆员的钟天康正在离堆公园喝茶,突然听人说,都江堰枢纽工程迁建安澜索桥,在河里挖到一块很像人脑壳的大石头。石头太大搬不动,下午打算放炮炸烂。出于职业敏感,钟天康很快赶了过去,“果然看到露出河沙的是一个大脑壳,典型的汉代冠冕和服饰风格。”钟天康马上让民工停工并保护现场。回到文管所后,他挂了长途电话请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派专家到场清理。3月6日,工作人员从河道里清理出一尊由本地青石凿成的石像:通高2.9米,肩宽0.96米,重约4吨,石像底部有一方榫,残长0.18米。细看之下,石像五官端正,面带笑容,头戴冠,身穿长衣,腰间束带,拱手垂袖,平视而立。最让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雕刻手法集圆雕、浮雕、线刻于一体。两臂及胸前皆有隶书刻字。左臂刻字“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掾”;右臂刻字“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镇)水万世焉”;胸前刻字“故蜀郡李府君讳冰”。

 

  钟天康说,这尊造于东汉的李冰石像出土后在学界引起轰动。它用事实证明:战国末期蜀郡守李冰组织老百姓修建都江堰的历史是完全可靠的。

 

  这尊石像现陈列在都江堰市离堆公园伏龙观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