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飞天砚蛟龙砚走出国门 入藏韩国国会
左图/蛟龙砚 右图/飞天砚
2016年5月24日上午,由文化部、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支持;大韩民国国会、中国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联合主办中韩非遗高峰论坛暨逸品神工艺术精品展在韩民国国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委员会砚文化联合会协办并选送的飞天砚与蛟龙砚在韩国国会展出。韩国国会秘书长兼总统办公室事务总长朴亨峻高度重视,在韩中地域经济协会李相基会长等陪同下,亲临论坛致欢迎辞并参观了飞天砚与蛟龙砚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主办的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和百位书法名家创作的部分百刹砚及书画楹联作品。
中韩非遗高峰论坛在论坛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宣传部黄中向大韩民国国会秘书长兼朴槿惠总统办公室事务总长朴亨峻及相关领导嘉宾介绍了中华砚文化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了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文化联合会会长刘红军将军亲笔写砚铭的飞天砚与蛟龙砚,韩国文化遗产国民信托董事长兼韩国博物馆协会名誉会长金宗圭、前韩国著作权委员会委员长庾炳汉、文化部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华庆,京畿无形文化财铸成匠李完圭、城南艺术局局长李七龙、韩国民匠协会名匠、瓷艺泰斗林恒泽等领导嘉宾及与会专家学者参观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据悉,5月10日朴亨峻秘书长访问北京时,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唐本高曾就中华砚文化赴韩进行交流,并就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期间中华砚文化联合会副会长于江、外联部部长阴巍参与陪同。
“中华飞天砚”和“中华蛟龙砚”,这两方砚台均由著名砚雕家吴笠谷先生设计制作,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刘红军将军亲笔题写砚铭。“中华飞天第一砚”长9厘米、厚5毫米,砚面雕成象耳宝瓶形,寓意“太平有象”。一对瓶耳之间刻有“聚砚斋”三字。砚池刻红山文化“中华第一龙”造型,砚背刻“敦煌飞天”图案。
“中华潜海第一砚”蛟龙砚,整体设计为“四水回归”,砚池采用汉代皇家藏书楼石渠阁四面环水的造型,所以又称四水归源。砚边浅刻水波纹,象征现今四大洋,寓意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安宁。砚背浮雕蛟龙戏珠,灵珠为天然石品活眼巧作,象征“蛟龙号”的远洋海试是为了探求采撷海洋科学这颗璀璨的明珠。
逸品神工艺术精品展中韩非遗传承人在对话交流中了解到两国彼此的文化认同与深厚源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科技部部长王安平在国会现场展示端砚雕刻技艺,以中国端砚技艺传承人与制砚大师的身份和韩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并向观众介绍了制作过程中从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盒等十多个艰辛而精细的工序,这个过程吸引了韩国非遗传承人对中华砚文化的认知,让人一饱眼福,不愧为中华砚文化在韩国国会上演的一场砚文化盛宴。
组委会会常务副秘书长赵苹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向韩国国会捐赠飞天砚和蛟龙砚
此次砚文化展在韩国国会成功展出后并被大韩民国国会收藏。中韩非遗高峰论坛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赵苹向国会秘书长朴亨峻阁下捐赠了飞天砚与蛟龙砚。经过中韩非遗权威人士及艺术评价专家委员会综合评价,飞天砚与蛟龙砚双双荣获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逸品神工艺术精品展最高奖项:“逸品神工奖”和“匠心传承特别贡献奖”。此次中华砚文化亮相韩国国会,弘扬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砚文化精典。促进了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对中华砚文化走向世界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