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成果推动七三一新馆全面开放

  2016年5月18日,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后的首个博物馆日,新馆开放9个月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超过8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结合实际,提出全新普查理念和要求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自1982年建馆开始就将文物征集保管利用作为重中之重,馆藏文物多为日本细菌部队及七三一部队所使用的生活用具、医疗器材以及遗址建筑构件为主,也包含与侵华日军相关的文物,种类繁多,保存状况多样。普查前,馆内部分藏品有序地保管于库房内,档案记录齐备,但仍有部分藏品存在保存位置零散、相关资料不完善及藏品保护措施不全面等问题。

  2014年陈列馆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正值陈列馆新馆建设、旧址修复及考古清理工作的关键时期,考虑到藏品的日常管理、保护修复及新馆陈列布展大纲编纂工作,为将普查工作更好融入陈列馆日常工作中,陈列馆提出了“以普查提升展览,用布展推动普查”的工作思路,即将普查工作与新馆陈列布展结合在一起,利用文物普查的平台和机会,全方位整理陈列布展所用文物、档案及史料等实物,不是为了普查而普查,而是将普查结果真正融入实际工作中。

  以普查提升展览,用布展推动普查

  陈列馆在文物普查期间聘请省级文博专家组进行文物鉴定3次,邀请日本专家对馆藏有关七三一部队相关文物进行识别认定,出具认定意见,结合新馆陈列内容大纲,将预展文物初步划分为七三一部队直接、间接相关文物,日本细菌战直接、间接相关文物以及抗日战争相关文物五大类。根据普查要求,对预展文物进行测量、称重及重新撰写流传经过,在学术论证、史实考订的基础上,开展充分的学术研究,以此指导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文字说明,从而提升展览和宣传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在陈列展览中,图片与文物的准确程度、科学说明决定了整个展览的水平和层次。确保使用档案史料、罪证文物的准确性,基本史料采用原始档案,对一些存疑的资料,对一些有争议的文物采取慎用、少用、基本不用的原则,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新发现日本细菌战罪证文物

  在普查过程中,陈列馆在整理最新征集的文物过程中,系统梳理了馆内保存的包括医疗器械、军服衣物、武器装备、往来信件、审判问询材料等文物,类别涉及侵华日军细菌部队从研究、实验、制造细菌武器到发动细菌战的全过程。在新征集的文物中,包括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长春一〇〇部队使用的医疗器械、显微镜和野战铁蹄工具箱。其中,有9枚从日本征集来的勋章,这9枚勋章和七三一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在1939年所拍摄的一张照片上佩戴勋章的样式一一对应。这些文物都在新馆中进行重点展示,成为揭露七三一部队反人类罪行的铁证。

  普查成果推动新馆全面开放

  在普查成果基础上,陈列馆历时9个月编纂陈列内容大纲,利用3个月时间完成陈列布展工程。通过普查,陈列馆不但扩充了藏品数量,丰富了藏品种类,更确保了展览内容的真实可信。

  新馆自去年8月15日正式开馆以来,截至今年5月1日,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80余万人次。其中,日本、韩国的观众超过3万人。整个展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观众普遍认为展览“真实可信、凝重震撼,以真实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通过展览,真正实现了“展示罪证、揭露罪行、捍卫和平、开创未来”的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