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戏 “老家”有自己的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8日上午,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五音戏在其发源地文祖街道青野村拥有了自己的博物馆, 五音戏乡村博物馆也挂牌成为济南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记者看到, 五音戏乡村博物馆为传统的农家四合院结构布局。 据该村负责人介绍, 五音戏乡村博物馆为公益性质的博物馆, 每天上午 8点至 11 点开门, 下午 2 点到 5点开门。 济南市民可以驱车沿着 经 十 路 东 行 至 章 丘 市 , 从242 省道南下到文祖街道, 在文祖街道南 6 公里处就是青野村。

 

  五音戏,原名 “肘鼓子” “周姑子” “秧歌腔” “五人班” ,周姑子戏的起源应在清朝道光年间, 传于济南、 淄博、 滨州、 潍坊等地, 为济南本地的地方戏曲。经考证, 五音戏发源于章丘市文祖街道青野村, 旧时人们常说“ : 进了青野村(指西青野), 家家周姑子腔。 ” 据老艺人回忆:清朝道光、 咸丰年间,一个 皇 宫 周 姓 宫 女 ( 又 说 是 尼姑), 为逃避迫害来到章丘文祖镇, 并以唱戏为谋生手段四处云游化缘,人称周姑子。 她曾长期在青野村居住, 并向该村村民传艺。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