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专家韩金科登“扬州讲坛” 解密法门寺文物传奇
讲座现场
韩金科在讲演刘江瑞摄
昨天下午,文物专家韩金科登上“扬州讲坛”,主讲“法门之光 雷音五洲——西安法门寺文物的故事”。
法门寺是唐代皇家御用道场,供奉全世界唯一一枚佛指舍利,唐时曾有8位皇帝六迎佛骨的纪录。1987年法门寺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在重修时发现地宫:“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
本报今特辑录讲座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来到“扬州讲坛”,感觉非常神圣。今天,特别激动。明年是法门寺地宫面世30周年。在30年之前,有机会在“扬州讲坛”上,向大家回想当年震惊世界的发现,感到很荣幸!
今天的时间非常紧张,我原来申请在扬州讲三天三夜,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今天,我会加快速度,争取分分秒秒的宝贵时间。
法门寺
建立在文化沃土之上
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法门寺有悠久的历史,建立在文化沃土之上。周族的先人带领周部落来去转战,见这里土地肥美,在这里扎根,农耕文明也从这里开始。周是礼制之邦,商朝末年,各个诸侯国都很向往,连野菜都是甘甜的。在这里,武王灭商。这里是周朝祖先的圣地。
到东周的时候,佛祖在印度诞生,建立佛教,弘法。北纬37度,有人考证是奇异的地球飘带,喜马拉雅山的北边,产生了两位思想家,一位是老子,一位是孔子。还有一位就是印度释迦牟尼佛。这三位,几乎是同一个时代。有人研究这一奇异的现象。
佛祖佛骨舍利,被送到世界各地弘扬佛法。中国共有19处,法门寺是其中的一处。这里建塔成寺,成了阿育王寺。
不知扬州演不演法门寺这出古戏?长江以北,到处在演。这个戏,是深入人心的。简单地说,是一个民间冤案。宋巧姣告状,太冤了,石头上跪了两个窝。人们知道有法门寺的戏,有的人不知道有法门寺。
明塔题刻“浮屠耀日”,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宝塔金光万丈;“美阳重镇”,法门寺北面有一条美阳河,把三千年的历史文化融化在这片沃土上。还有题刻“舍利飞霞”,霞光照在塔上,霞光万丈,讲述了舍利到中国的历史。“真身宝塔”,则告示着塔的崇高地位。
北魏时,皇族到这里找舍利,找到舍利,法门寺名气大振,称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骨圣地。
法门寺是一块文化沃土。《璇玑图》,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841个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堪称千古奇文。
唐朝规定
舍利30年开一次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在全国113个州建舍利塔,这是皇上的御命。隋文帝派人到法门寺来。
李渊平叛乱,拜佛,见了舍利,给隋炀帝写报告。当时隋炀帝在扬州,被杀了。李渊在长安称帝,这里由阿育王寺改名为法门寺。
李唐王朝对法门寺有四项大的行动,每一项行动都是纲领性的。第一项,将法门寺舍利定为护国真身舍利,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第二项,在法门寺修塔,塔上到三层就压倒山峰,八百里秦川光彩夺目。第三项,建地宫,迄今为止,法门寺地宫是最大的。第四项,李世民带头,把皇宫搬到法门寺来。他一带头,皇宫搬过去,气象万千,金碧辉煌,24个院,占地6000亩。
皇帝还动员民众出家,这里最多的时候,僧众不下2万人。唐王朝还规定舍利30年开一次,不到30年,皇帝是不能动的,可见舍利的威严。唐朝22个皇帝,只有8个皇帝6次有这样的福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唐朝出现三次高潮迎奉舍利。武则天给舍利打造了9层宝函。皇帝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把衣物放进地宫,代表民族在地宫供养舍利。第三次迎奉舍利,惊心动魄,那时时局动乱。
唐代宪宗迎舍利,遭到了韩愈的反对,韩愈上表奏章,他从理论上反对,但是从哲学观点上,也是融合的。韩愈忠心,可是皇帝受不了,贬罚韩愈。韩愈走到秦岭,大雪纷飞,感慨万千。于是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宪宗把舍利迎回来,也是全国的一件盛事。
到了武宗时期,全国所有寺庙都受到冲击,法门寺地宫里的供奉,前几位皇帝的珍宝,都在这次潮流中遭殃。法门寺住持冒着生命危险,奉上了假的舍利,而把真的佛指舍利保护了下来。
经过这次运动之后,到了唐代懿宗,重新尊崇佛教。懿宗在法门寺西北角找到舍利,而到了唐代僖宗,也是礼颂佛骨。本来只需要走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舍利在路上走了四月零四天,因为到处都是老百姓跪拜,舍利进长安城,唐僖宗看到舍利,泪流满面,王公大臣们纷纷前来供奉。
近代法门寺
成为民间寺庙
唐代的法门寺属于皇家寺庙,而到了近代,法门寺成为民间寺庙。民国28年,修复法门寺,宝塔巍峨壮观,当时就对塔下地宫做了勘查,有人看到地面中间有个井,深不可测,赶紧封存,还在上面敬奉着一座佛像。有人说,佛像下面有口深井,深井里有吃人的巨蟒,其实是为了保护地宫。
当时佛教和百姓十分和谐,那里附近的水井都是苦的,只有法门寺里的水井是甜水,每天下午都有很多百姓前来打水,里面的和尚和百姓们都是谈笑风生。
文革波及法门寺,看到很多经书都被焚烧了,住持也不愤怒,也不悲伤,后来我才感受到,这是佛教的平常心。文革结束后,陕西省文管会负责人看了法门寺,赶紧落实保护政策,法门寺才慢慢复苏。
法门寺宝塔
倒塌之后惊现地宫
到了1981年,法门寺宝塔分两次倒塌了下来。塔倒了之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1981年到1985年开始测评宝塔的危险程度,我当时任扶风县文化局长,老百姓们都要求修复法门寺宝塔,一直追问,你们究竟修不修?
原来的宝塔有十二层,把原来的宝塔先拆除,留了原来的四层,三九天气,很多老百姓都来帮忙。拆完之后,认为中间是空的。再往下发掘时,忽然发现露出一米见方的大理石盖,处理了碎石之后,露出一条缝隙,看到下面都是金银器,真是金碧辉煌,五光十色。考古专家们都说,这里面都是金子啊!第一个感觉,就是惊喜万分。第二个感觉,就是惊恐万状,产生了负疚感,我认为开启地宫的,应该是高僧大德大人物,由我们来开启,实在对不住。
发现地宫,赶紧掩埋,先是保卫,然后报告。立即组成了省市县的考古发掘队伍,地宫一打开,电话直通省里办公会议。经过两个月的挖掘,珍宝出土了。
地宫里有一道朱雀门,朱雀门代表长安,地宫里有好几道门,地宫第一道门上的文字,至今还没有破译。到了第二道石门,有个石碑,上面记载着地宫里有2499件珍宝。
进入地宫前室,看到800多件丝绸,那是一个金色的世界,丝绸上面的绣花是由金线绣成,丝绸已经消失了,金线保留了下来,这是一个金线交织的世界。地宫里,还有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着舍利。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走到寺庙的大雄宝殿,看到法师们正在祈祷挖掘工作顺利。第三道门打开后,出现了庞然大物,这是地宫中室,出现了秘色瓷,捧真身菩萨。第四道门打开,里面有很多奇珍异宝,一摞摞的金银器,八重宝函。以为没有了,后面还有秘龛,还有很多珍贵的宝物。
1987年5月4日,考古专家们下午开始打开宝函,从下午7点到凌晨2点,一层层打开,第一层是檀香木,第二层是银函,又出现了金函、宝石函、金函,一共有九层,最后细心打开,在金座上有个白晃晃的物件。在场的人都激动万分,这是舍利。法门寺的法师们说,这天就是佛诞日!当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真是天降甘霖。
接着,又发现了第二枚舍利,第三枚舍利,打开金函,里面有檀木函,里面又有水晶棺,里面的舍利,就是佛祖真身舍利。第四枚舍利亮相,也就是佛指舍利。除了舍利,里面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能写一本书。
佛指舍利
前往台湾佛光山
因为法门寺重要的发现,法门寺迎来了重建,1988年重新对外开放。1989年星云大师前往法门寺,这是他回到大陆的破冰之旅。到了1994年,国家文物局长带队前往台湾,我们就去了佛光山,三千弟子迎接我们,十分庄严,两岸博物馆和文物事业同享,星云大师极具智慧和慈悲,他希望能够迎奉法门寺文物。
那天,我刚回酒店,星云大师就给我打电话,讲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话,说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当晚,我就去找文物局长,当时就对星云大师表态,舍利可以去台湾。回到北京,就开始筹备舍利前往台湾的事宜。多年以来,星云大师的努力,一点都没有放松。后来,我在佛光山,和星云大师一起住了三天。
星云大师说,自己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让佛指舍利前往台湾。星云大师有句话,有慈悲就有智慧,有佛法就有办法。到了2001年11月,我在西安一家医院里挂水,星云大师给我打电话,说终于可以成行了。我马上和省长汇报,星云大师亲自前来迎奉舍利。佛指舍利一到台湾,震撼人心,台北、台中、高雄等地,万人空巷。舍利回来时,十万人跪了一天一夜,恭送佛指舍利回法门寺。
星云大师说,台湾有2000多万人口,有500多万人前来跪拜,十分感人。这在世界佛教史上,也是最为光辉的一页。
【专访】
法门寺需进行“第二次开启”
韩金科说,一座法门寺,需要进行“第二次开启”。
韩金科说,自己担任法门寺博物馆馆长,也是属于机缘巧合,因为之前他并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内容。正好他在法门寺地宫的挖掘现场,见证了那一个伟大的时刻。他也一直都说,对于开启地宫这件事情,自己会有“负疚感”,因为在这个地宫里,所呈现出来的文物,都包含有大量的学术价值,每一件文物,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所以,我一直都说,法门寺需要进行第二次开启,那就是学术开启。学术开启不应该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不是小范围内的专家研讨,而是应该走向大众,让文化成为全新的景观,要让法门寺成为百姓的课堂,这样才能让法门寺文化大放异彩。唯有这样,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韩金科说,“最后,我有三句话,是我一生的概括:法门寺是我的家,法门寺文物是我的命,法门寺文化是我的灵魂”。另外,很多人问,在法门寺地宫里,一共发现了四枚舍利,这四枚舍利有什么区别吗?
法门寺的四枚舍利,形制差不多,代表四方四佛,这是佛教在中国发展集大成表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