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书香有沉浮:台北“书街”的前世今生
2016-05-25 16:24:25 作者:章利新 陈键兴 来源:新华社 已浏览次
在台北,谈到书店,很多本地人都会提到“重南书街”。重庆南路,因历史悠久、书店聚集而得“书街”美誉。放学或下班后流连书街,是许多台北人的共同记忆。
百多年前,众多书店已在这里聚集。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又有不少大陆出版社和书局落户于此,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鼎盛时期,重庆南路上有超过百家书店比邻而居,“书街”成为台北文化地标,带动了台湾的读书风气。
如今,走在重南书街,满眼都是银行、券商、食肆、咖啡馆等广告牌,其中零星夹杂着书店的牌子,稍稍醒目的有垫脚石、三民、建宏、天龙、世界等。时光荏苒,曾经文风鼎盛的“书街”只剩10余家书店。
“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四层小楼已改造成一家时尚旅馆,只留下外墙上原来的铸字招牌,让人遥想当年况味。此外,原来的“东方出版社”如今成了日药本铺;原来的“中华书局”也成了旅馆……
三民书局依靠主营教科书还挺立街头,只有三楼依旧为文史哲书籍的“保留地”,几位头发花白的中年读者在“经部”“子部”的书架前安静地翻阅着。
在天龙书局,记者偶遇老顾客张友骅。他说,从17岁开始就在这里买书,一买就是44年,如今近5万本书快把他家变成了图书馆。“我家现在主要是给书在住,而不是人在住”。
尽管“书街”盛况不再,但张友骅依然保持着一周逛两趟“书街”、每天读两三小时书的习惯,把书店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但他更怀念从前的“重南书街”:“那是另一种风情”。
年轻时,他约女友、见朋友都在书店;文化界的很多人也常常在“书街”聚会,在咖啡馆里谈文论艺;甚至,还有诗人在路边摆摊卖自己的诗集。那时,作者和读者离得很近:如果读者喜欢一本书,在书街很容易找到书的作者。
“那时的‘重南’书香诱人,不在于书店多,而在于一种好的文化生态。”张友骅说,现在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加上租金上涨、连锁店的竞争等因素,传统书店只能转型,才能保住老书街的书香。
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台湾书店的数量从3249家减少到了2217家,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但是,依旧有一群人在努力,要让老“书街”飘出新书香。“天龙书局”负责人、“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沈荣裕就是其中之一。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他把书店的二层改造成“重南90”文创基地,希望吸引年轻人来此听讲座、看文艺展览和表演,让他们重新“发现书街的美好价值”。
去年,沈荣裕尝试书店和商家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让“友善阅读书架”进驻各商家,让年轻人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纸质阅读。第一批已有15家商家加入,包括咖啡馆、旅馆、大饭店等,今年将增加到25家以上。
在“重南书街”,沈荣裕的经营有点“另类”:他主营大陆简体版书籍,而且还在不景气的环境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店面不断扩张。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随着文化交流加深,近年来台湾读者对简体书的需求不断增长。”沈荣裕说,大陆图书价格低、选题广、内容新,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还打算把大陆的文创活动引入自己的基地展示。
“天龙书局”对面,是“世界书局”。店内装修古朴典雅,书架上摆满了书局自己出版的线装古籍。这家百年老店1949年迁台之后一直扎根“重南书街”,是岛内文史哲书籍的出版重镇。
上世纪80年代,“世界书局”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耗时数年,将世上唯一孤本《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成册。“世界书局”还是最早从大陆进口优质古籍的台湾书店之一。
“当时我们进了很多冷僻的、昂贵的古籍,父亲每批都亲自细细查阅,遇到喜欢的还会送朋友。这是一种文化的怀乡。”“世界书局”董事长阎初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能让台湾读者看到中华文化的全貌。
如今,阅读和收藏线装古籍的群体正在凋零,但凭借房产自有的优势,“世界书局”仍在坚守。“如今专心做中华古籍,需要一股执着的傻劲,需要把它当作一种文化使命。”阎初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