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9月将开放 评:意义何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落成并将于今年9月面向公众开放。大学博物馆的意义在哪里?大学艺术类博物馆要做什么?

  1683年,牛津大学成立了世界首个大学博物馆,阿什莫利博物馆,艺术品是重要的收藏门类。自19世纪,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相继创建了各自的艺术博物馆,如1816年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1832年耶鲁大学的西半球最古老的大学艺术博物馆(美术馆),1895年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现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合并)等,如今均是世界知名博物馆。建立与学术地位相匹配的大学博物馆,已成为众多名校提升师生及社会公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质的重要方式。一般而言,各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多来自捐赠或遗赠,其收藏也成为学校艺术史和美术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托,扮演着重要的学术角色。

  中国大学也曾有建设艺术博物馆的尝试。早在1926年,在梁启超、王国维等先生推动下,清华大学建立了考古学陈列室。1947年4月,梁思成、陈梦家、邓以蛰等教授参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行的中国艺术考古会议,会上表现出的绘画、铜器与建筑等研究之进步,使中国学者受到很大震动。回国后,三教授联名向校长梅贻琦写信,感叹“欧美各大博物院多有远东部之设立,以搜集展览中国古物为主;各大学则有专任教授,讲述中国艺术;乃反观国内大学,尚无一专系担任此项重要工作者”。次年4月,清华大学正式批准成立文物陈列室,并举办公开展览,展出文物近千件。

  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成立,一方面可加强综合大学人文科学的建设,另一方面体现了大学在公众教育方面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大学艺术博物馆在中国的未来。无论是收藏、研究还是展览,大学艺术博物馆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能适应大众文化教育工作的长期需要。科学和宗教、艺术,物理、数学和诗歌音乐,一直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同时也必定体现在文化方面,体现在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不断滋养之中。

  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使命,将不仅限于展示和收藏与学术研究相关的藏品,还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专门场所,培养艺术类、考古与艺术史、博物馆专业人才。参观者与博物馆之间良好的互动,也将使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由此倍增。这在另一个侧面也将有力推动更多的大学博物馆从图纸走向现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