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三星堆青铜原料来自瓦屋山?

考古发现:三星堆青铜原料来自瓦屋山?-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发现:三星堆青铜原料来自瓦屋山?-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大发现!今天出土的这些陶片,从布纹及打磨的光滑度判断,至少是汉代时期物品,甚至不排除先秦或新石器晚期的可能!”5月19日,在眉山市洪雅县复兴村魏坊基铜矿渣堆积区附近溪沟中,瓦屋山严道铜山考古队发掘出多块古陶碎片,现场负责人、先秦考古学博士陈苇惊喜地告诉大家,这些陶片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瓦屋山已有人类生产生活,与中国早期青铜冶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连续七天来采集的100多件实物样品,也比不上这几块古陶的价值。”

 

  距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最近的青铜产地之一

 

  瓦屋山铜矿冶炼点多面广,规模庞大,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且冶炼年代较为久远,遗址遗迹多。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洪雅瓦屋山严道铜山,早在殷商时代就采铜铸币了,至汉代邓通铸钱达到顶峰,到明代毛苍文采铜致富仍然辉煌。8天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瓦屋山严道铜山考古”项目启动。

 

  瓦屋山青铜冶炼始于何时?西汉邓通蜀严道铜山铸钱有否物证?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文物,其铸造原料来至何处?严道铜山是距离这两处遗址最近的青铜产地之一,完全有可能供应其铸造原料,此课题的研究如有突破,将改写中国铜文化史,令世界史学界刮目相看。

 

  不排除有汉代或先秦冶炼点

 

  5月11日,考古队入驻全国生态文化村复兴村,第一时间邀请村里老年人座谈,收集了解铜矿及冶炼点分布情况,落实当地向导,迅速展开野外作业。

 

  考古队目前已对毛沟铜矿区域人背岩、二公山、带丝湾、小坪上等多处进行地面踏勘调查取样,还探寻了海拔1800米的矿洞,在不能直立的洞中躬身前行了40米,因洞中分支多不安全而未能深入下去。

 

  在考古队驻地楼台,各类袋装编号的实物样品摆放出来:不同地点采集的石器、陶片、瓷片、铜矿石、炼炉石、矿渣林林总总百余件。

 

  瓦屋山铜矿冶炼点多面广,规模庞大,且冶炼年代较为久远,铜矿品位较高(烧结的矿渣还残剩约0.25——3%的铜),矿渣堆积量巨大,在国内较为少见。“从已勘查的点位分析,既有明清时期的,也不排除更早期的,甚至汉代或先秦的,但还需仔细探究。”项目负责人陈苇介绍。

 

  将在50天内全方位取样

 

  下一步,考古队将带账蓬扎营严道铜山核心区大田坝(无人区),然后再对长河坝、双洞溪钱窝子一带踏勘,计划在50天内全方位取样,完成对整个瓦屋山铜矿冶炼的全面调查,运用科技手段包括碳14检测,多维度论证,综合数据处理,等待重大的突破和发现,还原历史真相。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