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挂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1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郑州挂牌,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及河南文博单位的20多位古籍整理与保护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李仁清的传拓技艺不是他个人的,也不是河南的,是全世界的。仁清一直致力于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经调研,在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这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按照文化部非遗司的要求,在拓宽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体系的重要举措。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请李仁清先生为传拓技艺传习导师,在传习所开展传拓技艺“师带徒”活动,并承办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师带徒”培训任务。

 

  我国的碑刻传拓技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传拓作品都是平面碑文和墓志,遇到石窟或造像碑中的高浮雕和圆雕造像,多是留缺空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受到正投影测绘方法的启发,李仁清开始探索在高浮雕石刻上进行立体拓印的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目前高浮雕传拓技艺已经基本成熟,它综合了考古测绘、绘画、雕塑和佛教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不仅是考古文献资料的收集,还是艺术的再认识和创造。

 

  近年来,李仁清的传拓手笔留存在北宋皇陵、嵩山石刻、黄河小浪底古栈道、巩义石窟寺、安阳灵泉寺、桂林佛教造像等众多研究项目中,为“天地之中”嵩山古建群申遗、丝绸之路申遗等工作提供了珍贵资料。他还参加了河南省文物局中小型石窟课题组,为全省40多处石窟建立科学档案。他出版的《中国北朝石窟拓片精品集》,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称为“高浮雕传拓艺术第一人”。2014年,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在郑州成立,高浮雕传拓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仁清还致力于高浮雕传拓技艺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他主讲了国家古籍修复中心开办的“第一期全国传拓技术高级培训班”,还在台湾佛光山举办了“佛光墨影——巩义石窟寺高浮雕拓片展”并授课,得到了广泛好评。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古籍修复技艺、高浮雕传拓技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