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博物馆推出汉代文物精品展 市民可免费参观
昨日下午,工作人员在精心布置本次展览的明星文物“金缕玉衣”。
自南昌海昏侯墓发掘以来,汉代文物展、汉代文化热再度风行。长沙素以“楚汉名城”著称,汉代文物及遗迹众多,特别是近年来长沙国王陵墓葬的最新发现,使汉代长沙国文物备受各界关注,但一直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
今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长沙博物馆正式推出“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览特别精选西汉王朝一南一北两个代表性诸侯国,即长沙国和中山国的出土精品文物130套,以丰富缤纷的精品文物及南北巨大王陵葬制的比较展示,还原汉代王侯贵族奢华生活场景,展现汉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使观众从中既可领略西汉时期南北文化的差异,又可看到在封建王朝大一统局面下,汉文化对地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趋势,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据了解,本次展览今日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至8月28日结束。
亮点1
金饼、麟趾金和马蹄金
让你一进展厅“亮瞎眼”
今日在长沙博物馆正式开展的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出的是西汉王朝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和长沙定王刘发一北一南两位亲兄弟诸侯王及其后代墓葬中的出土文物。观众进入展厅后,第一眼多半会被金光闪闪的黄金“亮瞎眼”。
进入大厅后,第一个独立立柜中展示的文物,就是从长沙三汊矶大桥北面的风篷岭张姓长沙王后汉墓发掘出的10枚金饼。据测定,这些金饼的纯度达到92%至95%,重量为每枚250克。据悉,该墓中共发现19枚金饼,此次是首次对外展出其中10枚。
2015年,从海昏侯汉墓出土金饼两盒共计285枚。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共发现金饼800余枚。长沙博物馆策展人董远成解释,金饼主要用于诸侯王到京城长安敬献给太庙。
在旁边一个立柜内,展示了一批从中山国刘胜王墓中出土的麟趾金和马蹄金。这些金子具有市场流通价值。
此前有学者认为,西汉黄金制作工艺并不完备,史书中大量提到黄金,但那时的黄金应该只是黄铜。长沙博物馆的此次展览,却以不可争辩的高纯度黄金实物,证实西汉其实是一个金光闪闪的“黄金帝国”。据考古专家结合文献估算,西汉王朝黄金数量实际上已达到2003年中国黄金总储备(600吨)的41.3%.其原因一方面是西汉铁器大量使用,推动了黄金开采;第二是丝绸之路吸纳了古罗马等西方古国的黄金大量流入中国。
亮点2
中山王和长沙王墓中文物
联合组成西汉“流行乐队”
以往汉墓展览陈列中,动不动就挂出编钟、编磬等组成的代表中国礼乐的礼仪乐器。而实际上,西汉时期古典礼乐出现衰落,以至后来乐府大兴。
本次展览中,展出了一组西汉常见的“流行乐队”使用的一组乐器,即从一北一南的中山王及长沙王汉墓中出土的古铎、古瑟和古筑。
据介绍,在汉代王宫中,击筑、鼓瑟、振铎等,是举办“流行音乐会”常见的组合表演所需要的乐器。
筑是秦汉时期最著名的流行乐器之一。当年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携众人在易水边送别,高渐离击筑,音调变徵,荆轲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高渐离用筑刺杀秦王不中而被杀。汉高祖刘邦回到故乡唱《大风歌》也曾自己击筑。本次展出的黑漆五弦木筑,出土于长沙望城坡古坟垸,为我国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实用筑。
除筑之外,长沙王墓中还出土了富有感染力的古瑟。不过在西汉“流行乐队”中经常会出现的“铎”,则来自河北中山王刘胜家族墓中。
可惜,今天人们面对这支完整的“流行乐队”使用的乐器,只能目睹,不能耳听,因为像筑的奏乐方法,在宋代就已完全失传了。
亮点3
中山王王后的金缕玉衣
是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
此次展览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中山王刘胜王后的金缕玉衣。玉衣在东周时期就已兴起,终于三国曹魏时期。目前我国考古工作者已发现玉衣40余套,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而全部复原的完整品,全国仅有五套。其中,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各一套,且是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金缕玉衣。而在长沙风篷岭汉墓也曾发现金缕玉衣残片,有专家认为长沙可能与金缕玉衣的发现擦肩而过。
金缕玉衣因其珍贵,陈列亦十分讲究。此次工作人员在陈列金缕玉衣时,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本次展出的窦绾玉衣,使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克。玉衣头下有鎏金镶玉铜枕,内有玉制眼盖、耳瑱、鼻塞和口琀,下腹部有圭形器和肛门塞,手中握有璜形玉握。玉衣内放置玉璧15块,其中胸部11块、后背4块。
汉代统治阶级为什么使用玉衣作为殓服?长沙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解释,第一,汉人继承并发展了儒家“贵玉”思想。从先秦到汉代,天子、王侯等贵族由先前佩玉发展到死后以玉衣作为葬服。第二,汉人迷信玉能保护尸体不朽。事实上,玉衣并不能保护尸体不朽。就像汉墓内“金缕玉衣”所裹刘胜夫妻的尸骨即已完全朽烂,只剩下一些灰褐色的骨灰和牙齿的珐琅质外壳碎片。皇帝和高级贵族殓以玉衣的习俗,只流行于两汉时期。曹魏黄初三年曹丕(魏文帝)作《终制》,禁止使用“珠襦玉匣”。目前,考古工作者也确实从未发现东汉以后的玉衣。
与金缕玉衣同时展出的,是长沙汉墓出土的“黄肠题凑”。实际上,长沙王室墓外所堆积的长形大木块只能称为“题凑”,因为其题凑用的不是柏木心,而是楠木心。
亮点4
展出西汉时期的生活用具
一些小发明让人会心一笑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西汉时期的大量生活用具。西汉时期,桌椅尚未在中国使用,古人都是凭几跪着而坐,之所以要凭几,就是跪着坐太累。展览中,有一种人们在跪的时候垫在屁股下的小凳子。提前参观展览的记者们,对于古人的这些“小发明”,不禁会心一笑。
在墓室展示中,也可以看出长沙国和中山国一南一北“兄弟王室”葬制的不同:长沙国王室墓使用的是竖穴土坑葬,而中山王刘胜采取的“挖横穴墓洞埋葬”,也就是说采用的不是挖竖穴墓坑埋葬。
今天在长沙市井流行的酒令“哥俩好,三匹马”之类,在西汉王室中也有类似的流传。像中山王刘胜的王后窦绾墓中出土的“喝酒行乐钱”,此次展览中就可看到。而在这种钱上镌刻的“圣主传,得佳士,五谷成,府库室”,可能就是喝酒时的酒令。而旁边摆置的则是西汉长沙王室墓中出土的博具,博具中放置有一个十二面的骰子,可见喝酒行乐,亦是当年王室的一种风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