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非遗保护与传承

  5月15日,第二届全国百家网络媒体总编看重庆活动的部分参会嘉宾来到梁平,考察了梁平柚产业;在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了解了梁平生态塑料产业发展情况;观看非物质文化展演时,对当地非遗保护与传承情况大加赞赏。

  当天上午,在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之称的双桂堂门前广场上,一场梁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正在上演。传统民间戏曲与脱贫攻坚热点话题结合的梁山灯戏《相亲》;象征着祈福与丰收,参与性强的草把龙表演;由当地小学生带来的清脆明亮、节奏轻快的癞子锣鼓……嘉宾们在参与这些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对梁平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成功拍手称赞。

  目前,梁平县共有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等5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6名,居全市各区县之首。2008年、2011年,梁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端公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为全国稀有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梁山灯戏结构短小精悍,口语化的台词通俗易懂,内容大多是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生活琐事。

  “我是山西左权县人,我的家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城网编辑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赵鹏说,梁平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让他颇有感触。在观看由当地小学生表演的癞子锣鼓后,赵鹏说,非遗进校园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做法。“传承就是要从小做起,让年轻一代从老一辈手里接过这根接力棒。”他也建议,将非遗节目重新编排,适当加入现代文化元素,以获得更高的认知度是传承非遗有效的做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