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苏毓印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毓是真心喜欢画画的人。

 

  前几天看朋友圈,苏毓去了南京,为了看傅抱石画展。之后转道杭州,看了陈之佛、潘天寿、黄宾虹、吴门四家的作品展。记忆中,这是半年内苏毓第二次出远门看展览了。大理地处边疆,看个大家、名家的展览是不容易的。在我的画家朋友里面,能够腾出时间、精力、财力,专程跑几千公里去看个画展的,很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画不外乎多练、多看、多读书。多看就是看经典,很重要。眼光高画格就高,这一点毋容置疑。眼光不会生来就高,也不会看几本印刷品就高,苏毓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起点就不低,画定然不会俗。

 

  人生的路有千百条,很多人怀揣梦想却走向现实,也有人向着自己的理想,不停跋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毓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跋涉的一个人。他学校毕业后在一家影楼做摄影师,已经小有成就。然而,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放弃了工作,一心画画。后来拜在花鸟名家寇元勋门下,潜心钻研技艺。

 

  生活中,苏毓显得随和大方,容易相处。而在艺术上,他似乎是一个为画画而生的人,天生的,没办法。他很执着,一门心思在画画上,有时一天画几十张。我第一个感觉是不可思议,第二个感觉自己是个懒人。当然,苏毓执着追求艺术,是有资本的,也就是说他对画画有着很好的天赋。行话说的:有感觉。感觉不是练出来的。感觉也不是单一的一个模式。但“有感觉”,肯定得有过人之处:过人的洞察力、过人的感知力,过人的表现力等等。大面上的东西,常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一点的独特之处,只有少数,甚至只有某个人才能体味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实,苏毓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真诚,对绘画的真诚。我的认识是,画到一定的程度,审美的层次就是在比谁更真诚。特别是中国画,表达真诚的感受最重要。自己感受的东西多一些,表达就会更生动一些。跟做人一个道理,“老油条”,八面玲珑,虽然能讨好,毕竟是俗了。

 

  “如果一片叶子可以让你感动,为何还要去看一朵花!”苏毓说。一朵花,一只鸟、一方砚、一个茶杯、一枚荔枝……这些都是他表现的对象。此前,他有一些国画基础,他的画面是比较繁复的。现在受寇元勋老师的影响较大,追求写意精神,喜欢逸笔草草,简洁淡雅,三五小枝则表现意境。他知道,中国花鸟画远远不只是画了一朵花、两只鸟这么简单。它只不过拿这个题材作个借口。其实它表达的完全是一个宇宙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三两笔可以一个乾坤,糊涂乱写活活一个世界。

 

  中国画的初级层次就是画什么像什么,一朵花,每一个花瓣,总是用笔墨把他描绘下来,然后生发出一些意趣或意境。说实在的,大多数画家终其一生也就在这个层面上。再上一个台阶,就是笔墨既要附着在物像上,又要超越物体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尺度很难拿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毓是拿捏得比较好的一个画家。他近期的一些作品已经有很好的体现。第三个层次就比较难了,要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又要体现一个人的知识量、艺术观、精神性、方法观、个人修养等等。这个是无止境的,难以拿捏,难以把控的,正因为如此,才那么诱惑。

 

  作为80后的苏毓,在花鸟画方面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潜质,如能再深入传统、全面发展、坚持前行,我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张辉乙未秋于宝林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 术 简 介

 

  苏毓,白族,1981年生,云南大理洱源人,2001年毕业于云南工艺美术学校装潢设计专业。2014年结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著名画家寇元勋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大理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大理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大理州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家,大理书画院特聘画家。

 

  部分作品欣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毓作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