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十洲:二战期间世界五大博物馆如何保护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南迁途中

 

      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著名的《快雪时晴帖》等。在15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

 

      澎湃新闻:具体介绍一下故宫文物南迁的情况?

 

      吴十洲:故宫文物南迁的情况,有三本书可以供读者参考阅读。一本是吴景洲的《故宫盗宝案真相》;一本是那志良的《故宫四十年》,后来在这本书的基础上,他又有一本《故宫七十年》;另外一本是欧阳道达的《故宫文物避寇记》。吴景洲即吴瀛,故宫文物南迁初期他是总押运官,那志良、欧阳道达二人都是故宫职员、南迁的亲历者,这三本书有故宫南迁情况的详细记载,也应是原始记载。

 

      2010年,也就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时,故宫博物院曾倡议举办了“重走文物南迁路”实地考察活动,这次活动得到台北“故宫”的积极响应,南京博物院也参与其中。当时参与这个活动的人员,很多就是当年故宫南迁亲历者的后代。这次考察路线就是按南京-贵阳-安顺-宝鸡-汉中-成都-重庆-峨眉行进,途中也考察了乐山、峨眉两地的文物存放地和存放遗址。

 

      澎湃新闻:北平沦陷后,故宫经受了怎样的政治风波?

 

      吴十洲:北平沦陷后,主持故宫日常工作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总务处长张庭济,他与留守职工一起还是按原有体制工作,典查留存文物,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苦撑了八年。当时,日本人虽然攻占了北平,但是也不得随意进入故宫,除非带有介绍信,否则会被留守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日本也曾妄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的院长或顾问,但遭到了故宫方面的坚决抵制,因而未果。

 

      从“七七”事变到1942年,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地方维持会时期、王克敏伪政权时期、王揖唐伪政权时期,在外有侵略者窥伺、内有伪政权觑觎的境况下,为保护古物不受损害,故宫博物院也是历经风波。

 

      比如,1938年6月,敌伪宪警曾两次闯到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馆以检查为名搬走撕毁大批图书杂志。据《马衡传》记载,这次故宫图书馆共计损失书籍242种,340册;杂志369种,10682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故宫博物院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张庭济一面指示太庙图书馆做好损失统计、藏匿好余下的“敏感”书籍杂志,同时也利用人脉关系与日伪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积极交涉,追讨部分书籍。

 

      故宫图书馆有数万册的书籍、杂志被毁。在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图书馆,被毁的书籍、杂志中还有孤本刊物。

 

      澎湃新闻:日伪宪兵毁坏的都是什么样的图书?

 

      吴十洲:去年《故宫博物院院刊》登载的一篇文章谈到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图书,第一类就是含有反日、抗日、爱国内容,或与日本的殖民地、满洲、日伪政权有关的书籍、杂志。第二类就是含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共产党、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等内容的杂志,这都是要销毁、查禁的。第三类就是,由非占领区或者国外发行的有关司法、教育、财政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印刷物,这是因为日本推行愚民政策。

 

      澎湃新闻:抗战期间,日本征讨战略物资,是否波及故宫?

 

      吴十洲:日本军队占领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未遭大规模的掠夺、破坏。其主要原因大概在于,首先,被占领的故宫已成为日军的囊中之物,动与不动只是时机问题;其次,中国的抗日武装还大量存在,日本人的主要精力更多的还是放在军事行动上;再次,日本人与清室贵族自民国建立以后结成了特别关系。1928年夏,孙殿英清东陵盗墓惊天大案引来逊清皇室的强烈不满。1932年春,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又抬出溥仪来充任“满洲国”皇帝,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军”强行进驻东陵地区,把东陵划归“满洲国”热河省管辖,并在这里设置了“东陵地区管理处警察署”。由此来看,日本人更不会重蹈孙殿英的覆辙。

 

      不过,当时日军确实在故宫搜集大量铜器、铁器,用做军需。

 

      1944年8月,伪政权相关机构下令搜集铜器、铁器事宜,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叫北京市金品献纳委员会,强制征收各类铜铁制品,故宫也未能幸免。

 

      因为故宫和历史博物馆中铜缸、铜炮等数量很多,日方就曾以游览之名前往调查过,所以他们是了解情况的。搜集令下达之后,故宫人员一方面强调这些铜器都是古物,且均已编号登册,不能交出;另一方面也对此类文物盘查、分类。尽管故宫也是多次抵制,但最终迫于压力,为了确保整体安全,不得不将一些散落于各院落无号又残破的铜缸铜炮交了出去。但是他们并不满足,要求故宫必须捐献更多。

 

      后来,日军又从故宫劫走一批文物,不过,这批文物刚运到天津,还没来得及转运到日本,日军就宣告投降了。

 

      澎湃新闻:沦陷期间,故宫人员除了文物清点、保护,还有哪些工作?

 

      吴十洲:故宫的工作就是文物的查点、保护,还有维修、展览。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故宫测绘工作。

      从1941年到1944年,日伪建设总署和北平市计划局委托华北基泰工程司,由张镈主持对北平中轴线及其外围重要古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测绘,先后测绘了故宫中轴线以及外围的太庙、天坛、先农坛、社稷坛、钟楼、鼓楼等古建筑。这次测绘范围主要集中在中轴线上,北起钟鼓楼,南抵永定门,重点就是紫禁城内的建筑。

      因为此次测绘工作的初衷就是为了战争毁坏后的重建,所以前期规划很详细,测绘的内容比较精密丰富,手段也比较先进。为了方便保存真迹,测绘图纸采用的是厚的橡皮纸。这套图纸除单体建筑有精密的平面、立面、剖面和大样图外,各宫院还有总平面图、总立面图、总剖面图,此外,对于屋面及内外梁架的彩画以及细部纹样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测绘。

      这个工作进行了4年,1944年秋完成。最终绘制出的大幅图纸有680多张,另附大量的古建筑照片及测量数据记录手稿,这些都为建国后故宫古建的修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