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藏传佛教培养人才的模式


  二、藏传佛教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守戒律、精通显密教义、热爱众生的德才兼备的四众弟子是藏传佛教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设有如下教育内容:

 

  (一)戒行品德教育

 

  戒行品德是修行做人的根本,也是佛陀立教的根本,故称三学以戒律为本。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四众弟子的品德戒行教育,各寺院都有文字规定的和习惯性的僧教和寺院管理制度,有规定的戒学课和衣食住行等行为规则,并有奖惩制度。在经师、法师等僧职的任职条件中戒行占第一位,坏戒僧虽懂经学,也无传戒传法资格。犯四根本戒的僧人就被开除僧籍、驱逐出寺。戒行不清净的僧人会受到社会誉论的谴责,守戒的僧人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这种信仰环境对僧人的教育十分有利。

 

  (二)文化基础教育

 

  文化基础教育包括藏文拼读、书写和各教派各寺院日常念诵经文、颂赞、仪轨的熟读和背诵等。

 

  (三)内学基础理论教育

 

  “内学”也称“内明”,是指佛教专业知识。佛教专业知识分显学、密学两个体系。显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内学五部”,即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俱舍学、律学、菩提道次第、判教理论、教派史等。密学学习内容是密教原理,如密宗道次第、四续概论、二次第教理、修供坛城灌顶、开光、护摩仪轨等。学习途径有两种,一是报考显宗闻思学院和密宗学院,参加正规学习,学完全部课程大约需要二十年时间;一种是单独拜师求学,学习的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没有时间限制,有学三五年的,也有学十多年的。无论是正规学习还是非正规学习,主要都是靠精进自学、研读经论和闻思修全面结合。

 

  (四)外学广泛知识教育

 

  “外学”指大小五明中除佛学以外的知识。

 

  大五明是:内明、因明、声明(梵文和藏文文法)、医方明(藏医学)、工巧明(工艺技术如绘画、雕塑佛像、做坛城法器供器、学习佛舞佛乐和手印之类)。

 

  小五明是:数学(包括天文历算和卜算)、诗学(文学理论和修辞学)、词藻学、音韵学、戏剧学。

 

  十明中除了内明佛学外,其余都是世间知识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扩大知识面,打好佛教理论的广泛的知识基础,提高讲辩著述的能力和技巧,掌握为众生服务的知识和学问。这类外明知识,除了学医有藏医学院外,其余都没有正规的学习制度,一般都是自己拜师求学,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科,进行学习。

 

  精通十明者称大班智达(博士),精通五明者称班智达(硕士),精通佛学者称格西(经学博士)。

 

  藏传佛教非常重视经学传承,三藏、四续显密经典理论都有传承,没有传承的自学,特别是密法,信众不予承认,没有讲学和传法的资格。

 

  内学传承有诵读传承(隆)、讲学传承(赤)和灌顶传承(昂),外学如藏医和绘画也有不同的学派和画派的传承。佛教显学和密学的传承源头都是佛祖、弥勒、文殊和龙树、无著等印度的圣菩萨和开道祖师。没有传承的传法和传戒,被视为不具备法脉戒脉的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