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水稻博物馆19日开馆 免费向市民开放
作为浏阳河东岸风光带的核心景观,隆平水稻博物馆将于19日简易开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浏阳河畔“稻花开”
位置
是浏阳河东岸风光带的核心景观,地处人民东路、京港澳高速和滨河路合围的“金三角”
外观
由6个形似“稻粒”的建筑组合而成,饱满的金色稻谷排列成绽放的稻花形状,让浏阳河畔更添诗意
展厅
馆内有水稻历史文化展厅、水稻科技展厅、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等3个基本展厅
长沙晚报讯(记者 陈焕明)“水稻从野生稻变成栽培稻,最早发生在中国,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这说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说明中国稻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骄傲。”再过4天,2016长沙首届浏阳河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将在隆平水稻博物馆举行。目前该馆布展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19日简易开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他眼里的隆平水稻博物馆。
隆平水稻博物馆位于浏阳河东岸,是浏阳河东岸风光带的核心景观,在人民东路、京港澳高速和滨河路合围区域内。其外观由6个形似“稻粒”的建筑组合而成,饱满的金色稻谷排列成绽放的稻花形状,让浏阳河畔更添诗意。袁隆平介绍,馆内有水稻历史文化展厅、水稻科技展厅、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等3个基本展厅,是世界首个以水稻为主题的博物馆,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在已布展完的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内看到,其通过五个章节,传神再现袁隆平的成就与情怀。通过浮雕、声光影电等形式,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的工作场景得以真实再现。
谈及建设水稻博物馆的目的和意义,袁隆平说,主要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传播农耕文明,以展示中国杂交水稻科技科研成果。袁隆平介绍,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等美称。“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也就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结的子有花生那么大。”袁隆平说,他的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1.5亿公顷水稻,目前杂交水稻占水稻总面积的比例还不足15%,如果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水稻,按平均每公顷增产2吨计算,则可多养活四五亿人口。袁隆平的两个梦,也将在隆平水稻博物馆得到完美演绎。
人物名片
袁隆平
1930年9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曾荣获国家发明奖、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何梁何利基金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世界粮食奖等。2014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成功实现超级稻亩产超千公斤目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