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一文严重失实

  2016年5月5日晚上,在腾讯首页转载了发表在中国网图片中心的《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以下简称《胡》)一文。在该文中,胡武功说“五一节这天,我陪香港和北京的朋友游览了其中的唐建陵和唐崇陵。令人震撼的是,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的干干净净……,‘清洁工’们还是费了极大力气‘除污去垢’的。我百思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清除那千年包浆?”该文还配发了七张照片来证明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并对陕西文物部门进行了批评。

  对此,中国文物报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原唐陵石刻保护项目负责人马涛。据马涛介绍,得知这一网传信息后,他们非常重视,5月5日晚上,即与咸阳市文物局联系派人到现场核实有关情况,截至5月6日上午9点,咸阳文物局到现场核查的人员明确回复“唐建陵、崇陵部”不存在网传信息报道的“石人石马被洗澡”的情况,这是一篇仅以胡武功先生个人主观判断为基础,缺乏核实的文章。文中所反映的问题为虚假信息。

  马涛还针对胡武功先生此文的主要内容和照片,对所谓的“唐建陵、崇陵部”石人石马被洗澡、千年包浆消除殆尽等逐一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不实的原因,具体如下:

  1.文中举例的清洗前图片,胡武功用的是乾陵无字碑碑首、东4石人像,以及一个桥陵翼马的原状照片,而反映其所谓“洗澡”效果的照片,则分别是唐建陵和唐崇陵的照片,完全不能说明所谓唐十八陵石刻“洗澡”发白的破坏性影响,属于张冠李戴,不符合实际情况。

  2.文中展示的“被洗白”的唐建陵、唐崇陵的石刻照片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局部有黑色地衣苔藓的生长痕迹,只是唐陵石刻表面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也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易积尘而生长较多,黑色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休眠期,雨水过后便会复活、变黄变绿;另外随着空气污染、酸雨频率的增加,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所以从石刻地衣苔藓较少、本体发白不能说明是所谓对唐十八陵石刻“洗澡”的结果,而是一种户外石刻保存的自然状况。

  3.关于文中质疑“清除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的问题,也是对专业名词的误解: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风化层,并不等同于古玩的包浆,而是一种以有害微生物为主的、活动性的病害层。它们在石刻表面及裂隙繁衍生长,导致文物表面变色、表层风化,是仅次于裂隙的主要病害,对石刻文化层危害较大。针对这类病害问题,在对微生物种类、影响的程度和活动情况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目前国际石质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和程序,我们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崇陵)、但仅限于三件不同风化类型的石刻开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其中采用无损和安全的方法对表面风化物的清除,是为了解决生物风化的隐患,去掉的不是文物表面的包浆,也不是文物表面的氧化层,而是石刻本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地衣)。经近十多年的观察,已保护过的三件石刻目前保护效果良好。

  马涛说,露天存放的大型石灰岩石刻的保护是个国际性难题,我国文物保护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更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他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严格规范的方法,按照文物保护的申报和审批程序,科学地开展唐陵石刻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