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禅意——卢治平版画的文化心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卢治平那些看似疏离现实形象的丝网版画,充满了当代性的意味。

 

  新世纪以来,中国版画的当下性探索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的掘进。一是从过于关注版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实验转向艺术对于现实社会的观照,尤其是从新的人文主义与当代文化的角度对现实社会进行的抵抗与批判;二是积极使用新媒体艺术尤其是电子图像在表达这种批判性主题的同时,对这种电子图像进行的版画性与个性化的整合与创造。前者从版画自身的建设跨越到版画和当代现实社会的关系之中,并从个体性的人文关怀和后现代文化的视角对消费主义的社会与文化现象进行审视与反思。比如,当代版画中出现的许多对于个人私密情境的白描、对于传统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解构中碎片式的呈现、对于喧嚣繁华的城市图景中孤独心理的捕捉,等等,都体现了版画对于当下性的切入。后者则是从新媒体的角度拓展版画媒介的载体。视觉消费是当代信息消费中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视觉消费的基础是电子图像生成与传播的廉价化与迅捷化。电子图像的这种零时间无限制的空间复制,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一种版画理念。因而,数码技术作为当代版画的版种媒介,也便拓展了传统物质形态的版种概念,而电子图像语言也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重要而鲜活的语言资源,这种语言资源也无疑是当下版画的重要语言形态。

 

  卢治平的版画不是从描绘现实形象的角度表达他的审美感受。不论他中年时代的《考古笔记》《水乡图画》,还是他新近创作的《瓶非瓶》《分析》和《明式书法》系列,他都规避了每日生活其中的喧嚣而躁动的现代化城市的视觉感受,与这种闪现时尚与繁华的城市体验相反,他一直捕捉着内心的一份恬淡与沉静,寻求着乡村文化与远古文明对于这种后现代场域的抵抗与批判。其实,他画的水乡也不是真正的水乡,他画的青花釉彩也不是真正的瓷器,或者说,他画的青瓷与水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寻借青瓷与水乡表达了他的一种文化态度,一种和奢华躁动的时尚文化相背的幽淡与儒雅的文化品质。也许,生活在消费时代的人们已把生命本身作为了消费的对象,而精神却迷失了归所。卢治平要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找到那样一片精神的净空,去安息疲于奔命与消费的灵魂。从这个角度看,卢治平的那些闲花野草式的瓷瓶釉彩、那些闲云野鹤式的小桥流水、那些闲笔野趣式的考古笔记,都是从文化的角度而展开的于对当代文明的抵抗,都是用简洁的现代艺术语言的方式阐释的洗尽纤华的禅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