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考古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

  日前,东南考古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此次活动由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系“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共有来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北京、福建等地的文博科研机构40余名代表与会。东南考古学术发展与厦门大学考古学科建设是此次论坛的两大主题。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作了题为“走近海昏侯”的专题讲座,分别从海昏县与海昏侯、海昏侯刘贺墓园、海昏侯国考古纪实、海昏侯墓的价值四个方面全面解读海昏侯。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京宁、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和肖发标分别作了“广西百色革新桥遗址”“浙江新石器考古的新进展”“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业遗址群”“江西景德镇南窑考古发掘”“江西高安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等专题报告,介绍近年来东南考古重大发现。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从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博物馆环境与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面临的问题、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建设四个主要方面为厦大师生带来一场以《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与会代表认为林惠祥教授在厦大考古学科创设之初所奠定的面向东南与东南亚、面向海洋、与人类学结合的三大传统是东南考古学术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学术取向。数十年来,几代学者一直秉承这些学术传统,在中国东南史前考古与民族史、海交史迹与海洋考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同时厦大考古专业毕业生也多扎根东南,逐步成为各级文博科研机构的骨干力量。对于厦大考古学科的建设,代表们主要提出要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学生田野水平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课程的实用性、充分发挥该校人类博物馆(含民族学、考古学标本)的机构建置与藏品优势、做好新生入学时厦大考古专业的宣传与介绍、找好厦大考古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体系中的学术定位、在学科发展上应当做到兼容并包等建议。

  此次东南考古论坛的顺利举办既促进了东南考古学术交流,开拓了厦大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厦大考古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