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鄂温克 绚丽的服饰文化
2016-05-12 22:31: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已浏览次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自治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达斡尔等多民族聚居的牧业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各族群众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服饰文化在这片草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各族群众自发组织了鄂温克服饰队、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队、布里亚特青年服饰队、达斡尔服饰队、厄鲁特蒙古族服饰队等等,服饰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民族审美观的具体再现。透过服饰的种种现象,可以领悟少数民族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尚和社会面貌。

一、索伦鄂温克服饰文化
鄂温克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三大部落,即索伦、通古斯、使鹿。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性,不同部落的鄂温克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服饰。分布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从事畜牧业生产的鄂温克人被称为索伦鄂温克人。
索伦鄂温克族妇女手工制作的服饰,设计精美、工艺精巧,别具特色,由于鄂温克人崇尚大自然,所以在服饰上表现的很明显。索伦鄂温克人服饰、头饰、帽子、靴子都有云卷花纹,完整的保留了索伦部落独具特色的服装服饰文化。索伦鄂温克服饰一般用布料和呢子制作,通常男装颜色多以素净,淡雅为主,女装颜色艳丽多姿为主。
索伦鄂温克男女服饰的区别在于男装颜色以素净、淡雅为主,领子及周边是云卷花,象征大自然;袖口也可带云卷花,旁开口,扎系腰带。女装颜色以艳丽为主,领子周边及袖口也带云卷花图案,年纪大者一般不扎腰带。无论男女,冬季穿的是由皮毛制作的服装,春秋是棉服或带内衬的服装,夏季以绸缎制作、单层布料的服装为主。索伦鄂温克人冬天戴的帽子是用各种动物皮子制作而成,有尖顶、圆顶等样式;春秋和夏季则戴用呢子料和薄毡子做成的帽子,妇女还喜欢佩戴由银和珍珠制作的头饰和挂饰。

二、高贵的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文化
鄂温克旗锡尼河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上个世纪来自遥远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畔,走南闯北的迁徙周折,使其风俗、性格、文化都带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热情、大方又有礼节,沉稳、坚韧的目光中有些许高傲。生活在锡尼河畔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仍然保留着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其传统服饰既具有蒙古族服饰共同的特征,又保留了其鲜明的古老部落特色。
布里亚特人传统生活服饰,分冬装、夏装和盛装,冬装有山皮袄、羊皮袍子;夏装有雨披等,还有在大型活动中和婚庆时穿的盛装;布里亚特人生活在大草原上,服饰的色彩往往以红、蓝等亮丽、浓郁色彩为主。尖顶红缨帽,男士蒙古袍的胸襟和已婚妇女分割式结构的长袍,都是布里亚特民族服饰的标志和象征。妇女大多用丝巾围头,也有戴与男性类似帽子的,而未婚女子帽子更接近清朝时期的官帽,尖顶、有缨,宽边有绒或獭毛、貂绒,头发一般扎两条辫子,但辫子需要用手工刺绣的布套包起来,辫子根部有精美的银制配饰或玛瑙配饰,帽子的尖顶也有珍珠或玛瑙。束腰的长袍、宽大的裙摆配高跟靴子,这样的装束让女子看起来艳丽、利落。

三、简洁轻便的达斡尔族服饰文化
鄂温克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是鄂温克旗唯一的民族乡,这片富饶的草原是鄂温克旗达斡尔族的聚集地。历史上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达斡尔族是个开放的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开朗,在东北各民族中,与外界其他民族接触与交流得比较早,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多种经济形势并存,所以服饰原料多样化趋势明显,既有狍等兽皮,又有羊皮、棉布,式样以袍式为主。
达斡尔族服饰受其自身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过去男皆穿袍服,面料以皮为主,辅以布料,现今则以布衣为主,皮衣为辅。过去男子往往全身着皮,头戴皮帽,身穿皮袍,下着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原来的眼窝处嵌上黑玻璃球或贴上黑布做眼睛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有皮靿皮底、布靿皮底、布靿布底三种,冬季适宜穿皮靿皮底的靴子保暖抗寒,其余两种宜于春秋和夏末穿用。
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男子穿袍必束皮制或布制的腰带,上面挂着烟具。年轻人喜欢蓝色,样式稍窄瘦一些;老年人喜欢灰色或深蓝色,样式较宽大一些。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年轻人穿得鲜艳一些。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

四、精致的额鲁特蒙古族服饰文化
鄂温克旗蒙古族中额鲁特部落是最早来到伊敏河住牧的部落,是来源于四个卫拉特一部分。与其他蒙古人一样,额鲁特蒙古人生活在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北亚细亚大地之上,面对着共同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也拥有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游牧生活方式。于是,额鲁特蒙古人的服饰既有蒙古服饰的普适性,也有其部落特征。
额鲁特蒙古族有着独有的长马甲与发套,因为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从事着牧业生产,厄鲁特蒙古族长期的征战,迁徙和游牧,厄鲁特蒙古族服饰形成了自己已鲜明的特征。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服饰不同,厄鲁特蒙古袍外还有一件长马甲,蒙语为“斯格德格”。长马甲,肩宽而上翅,硬度较强,不带扣子,用带饰物的银链连住。女马甲左侧带有白、红、黄、绿、蓝五彩方丝巾,代表乳汁、火种、宗教、草原生命、长生天。右侧戴有针线包、白银制成的弯月型饰物下面吊有镊子、牙签、锥子、夹子、掏耳勺等妇女们常用的美容及生活必须需品。据说,长马甲在战乱中起到护肩的作用。
夏季的蒙古袍以各种绸缎或棉毛呢面料缝制,带里子从颈部直到下摆用各色裤锦镶三层细边不间断象一道长河经千山万水源远流长,此装男女同样。春秋穿的棉制手针缝的蒙古袍,也是男女同样,男子戴有双银筷子的银刀火镰绣花烟荷包、鼻烟壶包等美观实用的挂件;冬天有小羔皮袍、大羔皮袍、秋羊皮袍、冬羊皮袍,它们用绸缎绵毛呢等做面,用熏制的无面的皮袍。上身穿有更能御寒的用牛犊马驹羊羔皮或动物皮做的外衣等。脚穿适合雪地山地和草地的翘尖上面有绣花或缕花靴子;帽子尖顶上的结叫“将戈”,象征团结坚毅,大多用皮草制成,女帽戴有珠宝和银饰物。女孩子在两边各梳九条小辫子叫“祥和”,头戴羊毛薄毡镶有五彩边的帽子。戴有绣花香包小饰物等。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