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新馆最快"六一"迎客 新设百米观景长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都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摄影记者 张直

 

  “成都的民俗生活成为这里的‘压轴戏’!”

 

  新馆分为公共活动区、展陈区、文物库区等。地上5层均为展厅,地下4层为文物库房、设备间和临时展厅。将采用4D、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布展方式,分为通史、民俗、皮影三大板块

 

  在通史板块,已有天府广场发现的石犀、汉碑等近几年在成都城市重大考古中发现的文物提前进驻展厅。在民俗板块,一些艺术家正在墙上手绘成都老茶馆,还有一些正在搭建老灶

 

  成都市文广新局昨日透露,历时6年修建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收尾装修阶段,最快将于今年6月1日开馆迎客,一些从天府广场发掘出来的重要文物也开始提前进驻展厅。

 

  百米观景长廊可观天府广场

 

  公共区域的室内吊顶采用木板格栅点缀。吊顶上的灯光、喷淋系统和消防喇叭均已安装到位。“主要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消防安全的标准做得很高。”城投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消防喇叭的间隔2.8米/个,喷淋的间隔3.6米/个。

 

  新馆分地上5层、地下4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以后观光的人流量大,设置了19部电梯。洗手间设置在每层楼的两头和中部区域,从每个展厅出来,几步就能找到“方便”之处。

 

  从四楼拾级而上,便可到大楼的特色区域——百米观景长廊。透过长廊的巨大玻璃幕墙,便可将天府广场的全景尽收眼底。大楼东侧地下则延伸出去,与天府广场的地下空间和地铁连通,形成一条连续的艺术长廊。

 

  西南规模最大城市博物馆

 

  “新馆创下了多项纪录。”城投集团介绍,总建筑面积64104.44平方米,东西长60米、南北长210米,建筑高度46米,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

 

  站在天府广场上望过去,阳光照射下的新馆有一种独特的“金镶玉”立体墙面效果。其外饰面采用德国造的2万块铜板,铜板幕墙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是目前已知国内最大的铜材饰面单体建筑。

 

  展馆内部设计运用了不少三角形单元,构造出富有层次感的框架体系和抽象几何的结构。“通过铜、玻璃的材质、色彩和质感来隐喻‘古蜀文明’,彰显成都厚重的文化底蕴。”

 

  新馆的总用钢量为北京“鸟巢”的十分之一左右,约为1.4万吨。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及文物的影响,项目采用了橡胶隔震垫、隔震沟等建筑隔震技术,施工时在地下22.8米的筏板基础顶面与地下20米深板间,设置了361个橡胶隔震垫。是国内最大规模采用隔震措施的博物馆建筑。

 

  不设停车场是为防盗防损坏

 

  新馆分为公共活动区、展陈区、文物库区等。地上5层均为展厅,地下4层为文物库房、设备间和临时展厅。在展出方式上,新馆将采用4D、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布展方式。分为通史、民俗、皮影三大板块。在通史板块中,已有天府广场发现的石犀、汉碑等近几年在成都城市重大考古中发现的文物提前进驻展厅。

 

  “为了争取今年6月开馆,工人们实行了三班倒,24小时加班加点进行内部装修。”工作人员介绍,如在民俗板块中,一些艺术家正在墙上手绘成都老茶馆,还有一些正在搭建老灶。“成都的民俗生活成为这里的‘压轴戏’!”该展厅的展览将采用文物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观众带回最热闹最质朴的市民生活之中,探寻成都人“闲适”、“安逸”的生活特色。

 

  新馆内没有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城投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是考虑到汽车尾气排放对文物会造成损坏,及安全防盗的考虑。目前,博物馆外的地铁出口已修建完毕。乘坐地铁1号线或2号线,从天府广场西1出口出来后,即可抵达博物馆大门。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