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金代钧窑与耀州窑瓷器

老窑瓷_金代油滴釉茶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代油滴釉茶碗

  

  金代瓷器分前后两个时期。金代前期的陶瓷生产主要在东北地区,窑址主要在辽宁抚顺的大官屯和辽宁阳的江官屯,绝大多数为日用粗瓷。无论黑釉、白釉、酱釉、茶叶末釉还是白釉黑花瓷,釉面都很混浊。瓷器胎体粗厚,烧结程度不高,由于成型工艺粗糙,造型极不规整。主要器型有:碗、碟、盘、罐、壶等,其中壶和罐一般有双系、三系或四系。金代后期的陶瓷,是指经过连年战争,金人占领北方广大土地以后,恢复北宋因战争被破坏的瓷窑所生产的瓷器。主要有钧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等。

 

  宋室南迁后,河南禹县的“官钧”被废弃,随着金政权的逐渐巩固,恢复了民用钧窑的生产。从金代墓葬出土的钧窑瓷器看,以盘、碗、盆为多,梅瓶、炉、匜、耳杯式洗也时有发现。

 

  金代钧瓷和北宋钧瓷的相同点是胎体致密、薄厚适度,釉面细密、稍薄呈灰色。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生活日用瓷多,陈设瓷少(这点也是官、民窑之间的区别);二是釉面色彩不如北宋的绚丽多姿,北宋钧釉中所含各种金属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现不同的色彩,没有定式,非常自然,而金代钧瓷色彩比较单调,或天蓝,或月白,或灰青,偶尔有紫斑,所占面积均不大,而且可以看出人为的痕迹;三是盘、碗、钵等圆器底部多数有釉,但不能完全覆盖底足、有露胎现象,圈足一般无釉,多酱色,而北宋钧窑底足满釉,圈足涂不均匀的酱色釉。

 

  耀州窑在金代也继续生产,质量精,产量大。其胎坚致、较薄呈灰白色;釉光润,呈淡青色而不似北宋时的姜黄色。主要器型有碗、盘、玉壶春瓶、橄榄形执壶、荷叶形盖罐、卧足盘、单柄耳环、灯灯。

 

  纹饰多以印花为主,花卉和婴戏纹较普遍,也出现了一些新纹饰,如犀牛望月、落花流水、八卦、鹿、鹤、仙人乘风等,空白处多填卷叶纹,纹饰显得很满。除了青釉外,新出现了一种月白釉,釉面极细润,多光素无纹。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