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辽代陶瓷胎体胎质的性质和质量

  按辽代陶瓷胎质的性质、质量做一个概括性的分类,可把辽代陶瓷胎质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温胎质,包括辽白细瓷胎、粗胎和缸胎三种;第二类是半瓷陶胎,包括白砂胎、粉砂胎和香灰胎三种;第三类是低温陶胎,包括红陶胎、黑陶胎、灰陶胎、白陶胎和粉陶胎五种。

  辽代的高温胎质耐高温,瓷化度较高,坚固性能较好是其共同特点。但辽白细瓷胎和粗瓷胎缸胎在质量上相差甚远,所制瓷器的质量差别很大。辽白瓷器胎有多种彩釉器物,但以白釉器居多,黑、紫等彩釉器较为少见。制瓷原料精良,颗粒小,密度大,十分细腻,调制成瓷浆粘结性能好,含各种砂质较少,色泽也较为纯正,有的瓷器胎质呈青白色,有的呈牙白色,有的近于纯白色。辽白细瓷胎质是辽瓷中最精良的胎质,所造器物以盘碗等圆器甚多,也有一定数量的瓶壶等琢器。

  白粗瓷胎与缸胎的制瓷原料较为粗糙,颗粒较大,沙粒明显,含有大量金属元素,胎质色泽混杂,一般多泛青、灰、黄、黑、乳等色。有些胎质泛大量黑斑、红斑和锈迹。料白粗瓷胎质器物较大,分工沉重。特别是缸胎器物,做工较为粗糙,实用性强,一般只做大缸、大罐等大型民用器物。由于胎质较粗,在敲打这类器物时声音发闷,余音较短。

  半瓷陶胎包含白砂胎、粉砂胎、香灰胎等许多胎质,这种胎质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温胎质低温釉。半瓷陶的碗、盘、花瓶等器物,敲打时声音洪亮,有杂音,余音较短,敲打大件琢器则有坚实感。辽代用这种胎质制作了大量黄、绿彩釉器和三彩器。

  低温陶胎所含种类较多,其中有黑陶胎、红陶胎、白陶胎、粉陶胎、灰陶胎多种。通俗一些,黑陶胎也叫“瓦盆胎”,红陶胎也叫“红砖胎”,灰陶胎也叫“青砖胎”。辽代陶胎含各种金属元素和其他杂质较少,胎质色泽基本一致。红陶胎色泽多为紫红色和土红色;黑陶胎色泽多为正黑色、浅黑色和黑灰色;白陶胎色泽多为正灰色、深灰色、浅灰色与灰白色;粉陶胎的色泽多为粉中透白的浅粉色和粉中闪红的粉红色。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