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化遗产致敬 成都摄影家用镜头诠释川剧“前世今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把川剧搬离灯光、舞台,将其融入威严的古代城墙、宫廷,城市中的公园、小桥、流水……以现代摄影的手法和展示方式,在传统和现代等多元的建筑背景下,把川剧中的唯美造型穿插在各个艺术形象中,这将给带来怎样的视觉冲击?5月9日晚,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主办,成都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前世今生》川剧摄影艺术展在成都太古里广东会馆开幕,标志着成都摄影家姜晓文、赵秀文历时3年时间创作的史诗级“川剧大片”正式出炉。据悉,该展览持续至5月16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谈及创作,姜晓文表示,中国摄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职业摄影家和对摄影有追求的人应该冷静思考,将来摄影走什么路,摄影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摄影是一种基础文化,表现自己思想与内心情感,是摄影家个体内心的回归。川剧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表演漂亮,表演艺术胜于其它艺术,举手投足间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我了解川剧的这种特点,也突出拍摄表演动作。”

 

  “现在中国的摄影人员是全世界最大的群体,所有最好的设备都在国内,但有好多人盲目拍摄,创作也出现瓶颈。比如对题材的选择,有很多本土生活,民族题材没人拍。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东西,寻找本土的根,挖民族传统文脉,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创作者赵秀文看来,四川的羌族,甘阿凉地区等,有很多拍摄创作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本土的民族符号、文化生态需要挖掘发现。“这次我们尝试以现代摄影的手法和展示方式,在传统和现代等多元的背景下,将川剧中各种唯美造型穿插在各个艺术形象来彰显川剧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蕴。从最终呈现的作品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设想。”赵秀文说道。

 

  川剧表演艺术家、两届“梅花奖”得主陈巧茹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和两位摄影家以及各自的工作室团队通力协作,将这些剧照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建筑通过后期制作‘穿越’在一起。这些画面让我们的戏曲艺术跳出舞台小编剧的背景,将戏曲人物和故事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新颖。”

 

  据介绍,姜晓文和赵秀文的川剧摄影可以分成两大主题:一个是将传统戏剧的舞台搬到长城、故宫、天坛、杜甫草堂等各种实景进行的观念性拍摄;另一个是将拍摄后的影像,通过剪切、拼贴、融合等创造性手法融入山水、文化符号、标志性建筑等其他元素,进行二次创作的意象性作品。“摄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条路,我和姜晓文还有下一步的计划,有新的题材我们还会继续拍摄。”赵秀文表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