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

 

  张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后离休。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欣然复出,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

 

  张仃先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

 

  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著作出版

 

  张仃先生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发表。曾多次应邀出国访问。

 

  1945年,《陕甘宁边区民间剪纸》。

 

  1952年,《民间剪纸》,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水墨写生画》,收录作品30件。

 

  1982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画集》,收录作品85件。

 

  1984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画选》,收录作品24件。

 

  1985年5月,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漫画1936—1976》,收录作品120件。

 

  1988年12月,新加坡南洋美专出版《张仃画集》,收录作品59件。

 

  1989年3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文集《被迫谈艺录》。

 

  1992年7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焦墨山水部分》,收录作品42幅。

 

  1992年1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

 

  1994年8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漫画书系·张仃卷》,收录作品114件(组)。

 

  1995年10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仃谈艺录》,收录著述82篇,约23万字。

 

  1995年11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仃山水》,收录作品142件。

 

  1997年6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线描》,收录写生作品28件。

 

  1997年12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各家作品精选——张仃作品集》,收录作品34件。

 

  2000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山之子·画家张仃》大型画册,收录各类作品300余件。

 

  2003年4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张仃焦墨山水画艺术》,收录作品46件。

 

  2005年4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卷十三册《张仃画室》大型系列丛书。

 

  此外还出版有《张仃水墨写生》《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漫画》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