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圈定重庆两处石窟石刻试点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佛寺摩崖造像已出现裂痕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区大足石刻以及南岸区弹子石摩崖造像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试点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推广至全国的石窟石刻保护。

 

  据悉,全国不少石窟石刻存在风化、生物侵蚀等各种病害。为了抢救国宝,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专项试点。目前,川渝石窟保护作为国家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同意立项,并初步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摩崖造像现裂痕

 

  7日,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南岸区大佛寺,打探摩崖造像情况。大佛寺里,一个高10多米、深约2米的佛龛,供奉着一个高约8米的佛像。大佛造像整体结构比较完整,但细看时可以发现,佛像面部已有明显脱落的痕迹,上半身呈泥土色,下半身有些发白,部分地方出现了裂痕,甚至石块脱落。

 

  大佛寺的侧门有一则由南岸区文化委、南岸区消防支队、南岸区公安分局国保支队、弹子石街道办事处于今年1月27日下达的告示。告示表示,因大佛寺出现险情,即将进行文物修缮,现将大佛寺及周边通道暂行封闭。

 

  大佛距今近700年

 

  “大佛有许多传说。我听我母亲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1363年,红巾军将领明玉珍统一全川,建国号大夏,定都重庆。当年,重庆川江水患频繁,船只时常触礁,民间流传是因对岸一座酷似人头的山上有妖魔作怪。为了镇压妖魔,明玉珍命大将邹兴在长江南岸凿石刻像,保佑百姓平安。”78岁的香客王婆婆说。

 

  文史专家们认为,除了历史与宗教意义,大佛的水文价值也十分明显。每到春夏江水上涨时,大佛的脚便被浸入水中,成为天然的长江洪水水位标志。民间还曾用大佛洗脚、大佛洗手、大佛洗脸来表示长江水位的变化。

 

  预计下半年启动修缮

 

  “大足石刻主要是对卧佛的保护修缮,重点问题是治水和本体彩绘;弹子石摩崖造像主要是崖体稳固,本体修复。”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摩崖造像山体存在安全隐患,首要的是崖体加固。“目前,方案已经送审,通过后今年下半年能启动保护工程。”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上,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复《关于弹子石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立项的请示》,表示同意立项,要求工程不能改变文物原状、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