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王与皇帝:佛教对中古君主概念的影响


  对于佛教转轮王的思想内涵,道宣、道世、辨机等唐代高僧都有清晰的认识,(16)而“一佛一转轮王”在政治上的影响也一直存在,如515年,冀州沙门法庆起兵于河北一带,“说勃海人李归伯,归伯合家从之,招率乡人,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17)。转轮王位(chakravaninship)和成佛(Buddhahood)存在着复杂的关系。(18)但是毫无疑问,在中国中古时代,佛教王权观的核心内容是转轮王,而非其他。(19)

 

  在弥勒下生信仰中,转轮王也是充当供养的任务。《长阿含·转轮圣王修行经》说到未来“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彼时有王名曰儴伽,剎利水浇头种,转轮圣王”(20)。大乘系统的《佛说弥勒下生经》中,更加详细叙述弥勒自兜率天下生于转轮王蠰佉(即儴伽)的国都翅头城,证道后出而说法的情节:“是时蠰佉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闻法。时弥勒佛与王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为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21)

 

  所以从理论上讲,弥勒和转轮王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佛教意涵,后者将为前者提供供养。转轮王提前于弥勒出现于人世,而弥勒则由兜率天下生成佛。

 

  二、转轮王是中古佛教王权观的核心内容

 

  中国历史上也有神权与王权合一的尝试,比如黄巾起事时,张角不但自认为具有教主与圣师的权威,并且也宣称自己具有新皇帝的符命。张鲁以五斗米道崛起,据有汉中,以道教治国,自己则身兼教主(师君)与统治者。(22)但是就佛教而言,“一佛一转轮王”的观念处于主导地位。即便武则天,尽管前代学者反复强调其对弥勒下生成佛的强调,但是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转轮王始终还是其政治宣传的核心内容,这一点从她的帝王号可以看得很清楚。

 

  武则天是唯一将“转轮王”号加入自己的帝王号中的君主。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可以梳理如下:

 

  长寿元年(692)秋九月,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大酺七日;

 

  延载元年(694)五月,加尊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大酺七日;

 

  证圣元年(695)春一月,加尊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大酺七日;

 

  证圣元年春二月,去“慈氏越古”尊号,保留“金轮圣神皇帝”号;

 

  证圣元年秋七月,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亲享南郊,合祭天地,大赦天下,大酺九日;

 

  久视元年(700)五月,停金轮等尊号,大赦天下,大酺五日。

 

  “金轮圣神皇帝”称号从692到700年,前后使用了8年之久。中间虽然增加或者去除其他尊号,但“金轮圣神皇帝”始终未变。《旧唐书》卷四七《经籍下》还著录有武则天撰《金轮集》十卷。(23)可见武则天以金轮自称,对此尊号极为重视。虽然武则天在700年已经去掉了“金轮”尊号,回归中国政治传统,但是似乎并未对民间产生多大影响。民间依然称其为“金轮圣神皇帝”。比如清河出土的长安三年(703)的造像记曰:“大周长安三年岁次癸卯四月壬辰朔日乙亥,佛弟子孙四朗上为金轮圣神皇帝,下为法界苍□,合家大小眷属及亡过敬造徘徊一所,玉石像一堂,一十二事,并□毕功,合家供养。贝州清阳县美迁乡人溢里。”(24)

 

  又《全唐文》卷九八七长安三年的《造弥勒像记》云:“奉为七代先人,爰及四生庶类,敬造弥勒像一铺,并二菩萨。粤以大周长安三年九月十五日,雕镌就毕。巍巍高妙,霞生七宝之台;荡荡光明,月满千轮之座。无边功德,即开方石之容;无量庄严,希证恒沙之果。”(25)这里提到的“七宝”、“千轮”,都是转轮王的标志,而且其清楚地展示了弥勒与转轮王的关系,即转轮王为将来弥勒下生做生身供养的准备。

 

  武则天的这些尊号显然是杂糅了众多政治传统的产品。比如“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指代弥勒(Maitreya),“金轮”指转轮王(Cakravartin),“皇帝”则是中原传统帝号,“越古”更是与上古圣王做比较。正如我们前面所论,弥勒和转轮王是相辅相成的一对概念。武则天把“慈氏”和“转轮王”都加到自己头上,在理论上有彼此矛盾之处。“慈氏”这一尊号仅仅在不到一个月内就取消了,虽然有证圣元年春的明堂大火,但是其绝非去掉“慈氏”尊号的真实原因。就在同一年七月,武则天又给自己加了“天册”的新尊号。如果是因为火灾而去尊号的话,何必在半年之后又加上新的尊号。大概正是因为弥勒(未来佛)和转轮王的称号彼此矛盾,所以在短短半月之内,武则天就匆匆去掉了“慈氏”尊号,单称“转轮王”。武则天既为转轮王义为弥勒的理论依据,在于菩提流支新译《宝雨经》伪造的章节。福安敦(Antonino Forte)认为《大云经疏》是为大众所准备的,而《宝雨经》则是为少数精英的僧人所阅读,以此来解释为何武则天的政治宣传中存在的这个貌似矛盾的地方。(26)

 

  其实,到底武则天有没有自称“弥勒”,似尚存疑问。比如唐长孺就对武则天自称弥勒佛一事表示怀疑。(27)矢吹庆辉与R. Guisso也认为,武则天的做法其实是违反“一佛一转轮王”的固有模式。(28)但是康乐认为,原先转轮王观念中、“一佛一转轮王”的模式在传入中国之后,南于传统政治思想与大乘佛教的影响,逐渐转变成“转轮王即佛”的模式。武则天即为最善于利用佛教资源,并将“转轮王即佛”的观念具体落实的第一个君主。(29)但是这一说法缺乏坚实的证据。在整个南北朝隋唐时代,正式曾把“弥勒(未来佛)”和“转轮王”都加诸己身的,只有武则天。而且武则天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只存在了半个月就删去代表弥勒的“慈氏”,其中大有深意。实际上在武则天之后,转轮王也始终还是世俗王权政治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如下文所论,实际上这是一个持续的政治思想潮流,武则天是其中的一环。《新唐书》卷七六《则天武皇后传》记:“太后又白加号金轮圣神皇帝,置七宝于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30)

 

  中宗皇帝因其与佛教的特殊渊源,以及他与荆州僧众的特殊联系,以及他的旧宅改造成为大荐福寺,被视为唐代最为崇佛的皇帝之一。而且,利用佛教论述自己统治的正当性也是中宗刻意的操作。但是他也并未将自己视为“如来”,而仅仅是“法王”,或“转轮王”。玄奘给高宗和武则天的上表中即称中宗为“法王”,宋之问随中宗赴旧宅(大荐福寺)应制诗也云:“乘龙太子去,驾象法王归。”(31)

 

  肃宗在安史之乱中,请密教高僧不空为自己灌顶,登上转轮王位:“肃宗亦密遣使者求秘密法。泊收京反正之日,事如所料。乾元中,帝请人内建道场护摩法,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32)

 

  武则天用于政治宣传的《大云经疏》和重译《宝雨经》等,并非单纯的佛教理论,而是杂糅了众多其他知识体系的内容混合而成,正如武则天杂糅多种政治传统的尊号一样。武则天对不同政治传统的杂糅还体现在明堂和天堂的修建上。《旧唐书》卷二二《礼仪二》记:“垂拱三年春,毁东都之乾元殿,就其地创之。四年正月五日,明堂成。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有三层: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橕、棍,藉以为本,亘之以铁索。盖为鸑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刻木为瓦,夹纻漆之。明堂之下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万象神宫。”(33)

 

  明堂之上的“鸑鷟”,往往被解释为代表一凤压九龙,即代表武则天的女性权力凌驾于男权之上。(34)这种解释绝不可信。武则天上台绝对不是一场性别的战争,而“鸑鷟”乃是象征大周兴起的神鸟,《国语·周语》云:“鸑鷟,周之兴也,鸣于岐山。”而且关于“鸑鷟”的描述,在纬书中相当普遍。因为武则天建立的是大周政权,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周朝,所以才有“鸑鷟”的设置。将其安置在明堂之上,取其凌空飞翔之意。值得注意的是,政圣元年之后,“鸑鷟”被“火珠”取代,后者则显然取佛教摩尼之意了。

 

  明堂作为儒家礼仪建筑,其功能不必赘述。武周代李唐的登基大典就在明堂隆重举行,明堂也成为其办理朝廷政务的政治中心。天授二年(691)正月,她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以周文王及武氏先考、先妣配,百神从祀,并于坛位次第布席以祀之。但是武则天的明堂并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明堂,正如福安敦所论,武则天明堂其实是杂糅了中国传统政治礼仪与来自印度的佛教宗教仪式的产物。在这个明堂里,武则天举行了盛大的无遮法会,并且纵民人观看。正如贵霜王朝的丘就却转轮王大寺举行无遮大会一样,是巩固自己的转轮王地位。(35)证圣元年(695)大火之后,明堂被焚,重修后改名“通天宫”。不论“万象神宫”还是“通天宫”,都超出了原先儒家政治伦理的范畴,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以其“体式乖宜,违经紊乱”为由,遣人往东都将明堂毁掉。

 

  莫高窟第9窟中心柱西向面所绘白描画,以往根据题记定名为“嵩山神送柱图”,最近确定为“嵩山神送明堂殿应图”,所绘之事为武则天修明堂时,嵩山神为其送明堂殿冲天柱之事。足见明堂之影响,远达边陲。据记载,明堂“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大概嵩山所送即为此木。(36)现在基本上大家都接受,武则天的明堂带有鲜明的“转轮王”建筑特色。而在明堂以北17米处建立的天堂,则是明显的佛教建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