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著名收藏家向冷遹纪念馆捐赠历史资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5下午,镇江收藏家张鹏向丹徒区黄墟冷遹纪念馆捐献一批图书和资料。其中,一本烫金印有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字样的日记本,保留有10余幅当时治理淮河、兴修水利的历史照片,弥足珍贵。冷遹纪念馆馆长朱志清表示,将把部分图片复制后充实馆内的展品。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继续捐赠与冷御秋先生有关的物品。

 

  记者在捐赠现场看到,日记本的扉页写有蓝色钢笔字及所盖“高邮县治淮总队部政治处”红色条戳表明,这是作为奖品赠给“治淮三等功臣姜际俊”的。不知该同志是文盲,还是十分珍惜这份荣誉,在日记本中竟从未写过其它字迹。纸张尽管发黄,品相却较好,表明它60多年来一直被“主人”的另眼相看,并精心保管。

 

  在这本“治淮”日记中,所有插图都集中在前面。其中一幅照片的文字说明是:“1951年11月23日晨,7000多民工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在零下3度踏冰涉水,以战斗姿态突击穿筑子埝。他们学习志愿军爱国主义精神,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芦柴荡!’”一幅照片的说明是:“全体治淮民工同志和工作人员,艰苦生活在工棚里,他们愉快地唱着‘工地是战场,工棚是课堂’。图为官□(——垛?多本字典未查到此字)大队工棚景象。”

 

  据张鹏介绍,冷御秋先生是追随赵声参加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的功臣,曾经担任江苏省副省长。1950年4月11日,毛主席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任命冷遹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当时是副部长。这一年的11月中央决定开展治淮工程,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兴修水利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且为农业、航运命脉所系,冷遹先生在这方面也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目前这方面的资料不多,他将继续寻找并赠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