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唐十八陵石刻被清洗 陕西文物局称自然现象

  从5日开始,一篇题为《唐十八陵石人石马“洗澡”千年包浆被清洗》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陕西省文物局昨天回应称,帖子反映的问题不实,文物部门并未安排清洗,照片中的情景是自然现象,主要因为空气污染和酸雨所致。

  “唐十八陵”是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的陵墓。5日,陕西摄影师胡武功在网上发帖称,“为了打造新景观,当地文物部门‘除污去垢’,石人石马身上的千年包浆被清除殆尽”。网帖还贴出一组照片,显示被“清洗”发白的文物和清洗之前大相径庭。

  昨天,陕西省文物局官网发声明,对此进行了回应。声明称,“针对胡武功先生此文,陕西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当即责成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就此事赴现场核实调查。经核实,文章反映问题不实,属虚假信息。该文所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没有进行过任何人为清洗,省市县任何文物部门也未安排过任何石刻清理工作”。

  声明中解释,文中所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得干干净净”的现状,是自然现象,主要原因:一是1200多年来,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都处于一种自然保护状态,其外貌状况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的表层地衣苔藓明显、有的较少甚至不生长苔藓;二是石刻表面地衣苔藓的生长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面易积尘面、生长苔藓;三是近年来的空气污染、酸雨增加,导致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

  声明称,关于胡武功先生文中质疑“清除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的问题,也是对专业名词的误解: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并不等同于古玩的包浆,而是一种有害物质。针对这类病灶问题,在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论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文物局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唐崇陵)开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但仅限于在唐乾陵选择的3件不同病灶类型的石刻进行了科学保护、清理。经过十多年的观察,已保护过的3件石刻目前保护效果良好。

  声明表示:“露天石刻的保护是个国际性难题,文物保护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更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我们一直坚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确保唐陵石刻文物的安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