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掘钱山漾遗址 探索“世界丝绸之源”的秘密

  为了深入研究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近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钱山漾遗址北部区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从试掘结果看,试掘所在区域遗址保存状况较为良好,钱山漾文化时期的文化层堆积非富,发掘出土了包括陶器、石器等遗物和木头、竹编等一批有机质遗物,为深入研究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佐证。

  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古文化遗址。因为这里出土了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养蚕丝织品,被认定为“世界丝绸之源”。

  记者走进潞村,“世界丝绸之源”石碑正被繁茂的桑叶簇拥着,而蚕农也已投入春蚕饲养的忙碌之中。距离石碑百米的地方,有两个总面积为48平方米、深约1米半的探方,分别被编号为T24、T25。“这是一次小范围的试掘。 ”负责现场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丁品告诉记者,“世界丝绸之源”公布以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省考古所开启钱山漾丝绸纺织综合研究课题。此次试掘即是课题的内容之一。“试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能够新发现一些与丝绸纺织有关的考古资料,二是想了解下上世纪50年代两次发掘中的地层堆积和保存现状,为以后钱山漾的保护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丁品也是钱山漾遗址2005第三次和2008年第四次发掘的发掘领队。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几位工人将探方中铲出的部分黑色泥土打包后小心翼翼地抬离现场。“我们将这些土样运回驻地,再作水洗处理。 ”丁品解释说,取样的黑色泥土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质,成份有草木灰和碳粒等。

  根据进度,野外发掘将于本周结束。尽管野外发掘时常被春雨所打断,但经过了近2月的努力,获取了一定的发掘成果。丁品说,“上世纪50年代两次发掘区域位置在钱山漾遗址的北部,当时发掘分上、下两层:上层属印纹陶文化时期,下层属钱山漾文化时期,但文化层堆积只有一层灰黑的淤泥层。这次发掘的地点,属于钱山漾文化时期的文化层可分为七到八个小层,堆积比较理想,这让我们对钱山漾遗址有了新的了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