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庭院式古民居南家大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巴东县清太坪镇倒卜龙村,有一处叫做南家大院的庭院式建筑群,周围群山环抱,山峦绵延。在莽莽大山之中,这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是一道别样景致。

 

  对南家大院的记忆,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我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因为人民公社开展的改田造地运动,得以一睹南家大院的风貌,细细打量这处“风烛残年”的民族居舍。

 

  我们一行经318国道,沿巴鹤省线,从清太坪集镇往西南行进16公里后,南家大院便呈现眼前。今年79岁的谭金华老人在这个院子里住了60余载,老人银发满头,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地给我们当起了解说员。

 

  南家大院始建于晚清民国初期,宣统三年(1911年)落成,迄今正好100个年头。整个大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其中房舍面积近2000平方米。门楼、正厅、厢房、书房、马栏总共70余间,建筑结构为石木框架的“三进”板块,用条石、青砖、灰瓦、木料等建造而成。

 

  《恩施州志》关于“农舍”的记载是:“是一种纯庭院式的建筑,前有门楼,后有花园,中间正房、厢房、仓库齐全,四周筑有围墙。这种房屋均为豪绅富户所建。庭院式建筑群俗称某某屋场,冠以姓氏。”相传清末时期,谭姓一富裕人家建起了这片庭落,南家大院于是也有“谭家庄园”的称呼。巴东县文化部门实地考察认为,南家大院属巴东长江以南四水归池的三个天井和带门楼“一”字形大院坝的民间标志性院落。

 

  在谭老汉带领下,我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进门楼,只见其万卷书的门额上刻有“骏业开基”四个大字,也许这座庄院原来的主人喜欢骏马吧。门楼与正堂不同方向,走进厅屋,横额上刻有“天向吉人”四个大字。走进正堂,看见三个天井,构成了四水归池的完整格局。

 

  大院有风火墙12壁,壁画生辉,色彩分明,创意深涵。近千根木柱相互串连,高低错落别致,门庭亮柱12根,四面精雕细刻着吉祥图案,诸如“太公钓鱼”、“梅花迎春”、“马鹿含花”、“貔貅镇宝”,至今仍栩栩如生。雕花窗棂中“福、禄、寿、喜”等字样花纹保存较为完整。

 

  南家大院,原称南家大坪新屋,在全国解放后曾作农会办公地,上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时,谭金华、饶大召、饶自国、谭显功等4户人家住进,现繁衍成8家农户。与之毗邻的南家大坪老屋,建筑面积及其风格与现存的南家大院大体一致,因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

 

  因其独特的汉族民居和当地土家族住宅之建筑特点,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与人文研究价值,2011年7月,南家大院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纳入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家大院海拔800余米,距巴东县清太坪集镇16公里、清江库岸5公里,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富有“见山不走山”的特色。当地村干部曾建言,要以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加快南家大院这处古建筑群落的保护性开发。同时,做好当地古居传说、民风民俗的挖掘整理,排练富有民族风情的文化节目。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