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脉络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南宋咸淳五年(1269),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载于明南藏“城”至“碣”函(明北藏和清藏缺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九卷。书首有明万历甲寅岁(1614)西蜀辅慈沙门明昱的《阅佛祖统纪说》;德山杨鹤的《佛祖统纪叙》;志磐的《佛祖统纪序》和《佛祖统纪通例》。

  《佛祖统纪》是一部由天台宗人撰作的纪传体佛教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和志五大类:

  一、本纪(卷一至卷八)。卷一至卷四为“释迦牟尼佛本纪”,下分:明本迹、叙圣源、名释迦、下兜率、托母胎、住胎宫、示降生、出父家、成佛道、转法轮(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时)、入涅槃、分舍利、集三藏;卷五为“西土二十四祖纪”,记释迦弟子大迦叶等十三人、龙树和他的十弟子;卷六、卷七为“东土九祖纪”,记龙树、北齐(慧文)、南岳(慧思)、智者(智顗)、章安(灌顶)、法华(智威)、天宫(慧威)、左溪(玄朗)、荆溪(湛然);卷八为“兴道下八祖纪”,记兴道(道邃)、至行(广修)、正定(物外)、妙说(元琇)、高论(清竦)、净光(义寂)、宝云(义通)、法智(知礼)。

  二、世家(卷九和卷十),记天台宗十七祖中除龙树、慧文、智威、知礼四人以外的东土诸祖的弟子。

  三、列传(卷十一至卷二十二)。下分:诸师列传(卷十一至卷二十),其中卷十一记属于慈云(遵式)法嗣的文昌法师等二十九人,属于兴国(有基)法嗣的令祥等二人,属于钱唐(清晓)法嗣的遇成等二人。卷十二至卷二十记属于法智(知礼)一系的台宗人物一世至十世,以记法智下的广智(尚贤)、神照(本如)、南屏(梵臻)三家的传承弟子为主;诸师杂传(卷二十一),记知礼门人持与“山外”派相似观点,而被斥为“背宗”、“破祖”、“失绪”的仁岳、从义、道因等十六人;未详承嗣传(卷二十二),记习天台之道而不详师承的傅翕等四十三人[案上述“世家”、“列传”二类中,有些僧人的本传已经遗失,仅有其名见录于卷目。其中卷十九、卷二十只存卷目,本文全佚]。

  四、表(卷二十三和卷二十四)。下分:历代传教表(卷二十三),以年代为序,记叙了从梁武帝至北宋仁宗间天台诸祖讲经、说法、著述、交往的简要行迹;佛祖世系表(卷二十四)叙列了天台诸祖和弟子之间的传授系统,为北齐至南宋天台宗的人名录。

  五、志(卷二十五至卷五十四)。这部分份量最大,共有九志:

  1.山家教典志(卷二十五)。此志不只记“山家”派的著述,也记“山外”派的著述。按人叙列,书名下多有小注,说明它是解释哪一部经典的,或为何而作。

  2.净土立教志(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下分莲社七祖(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莲社十八贤;莲社百二十三人;不入社诸贤;往生高尼;往生杂众;往生公卿;往生士庶;往生女伦;往生恶辈;往生禽鱼;往生续遗等名目,所记人物有数百。

  3.诸宗立教志(卷二十九)。下分达磨禅宗(记达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祖);贤首宗教(记法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五祖,和子濬、净源、义和、李通玄);慈恩宗教(记戒贤、玄奘、窥基三祖);瑜伽密教(记金刚智、不空、慧朗三祖,和无畏、一行);南山律宗(记昙无德、昙摩迦罗、法聪、道覆、慧光、道云、道洪、智首、道宣九祖,和允堪、元照)[案:此中慈恩宗初祖和律宗初祖至八祖均有目无文]。

  4.三世出兴志(卷三十)。说过去、见在(现在)、未来三世成、住、空、坏各劫。

  5.世界名体志(卷三十一和卷三十二)。用图文描绘佛教所说的种种方界,如华藏世界、忉利天宫、地狱等。其中也有几幅历史地图,如“东华震旦地理图”、“汉西域诸国图”和“西土五印诸国图”。

  6.法门光显志(卷三十三)。记佛教的种种掌故和制度。有雕像、铸像、画像、舍利塔、浴僧、轮藏、大士谶、身灯、无尽灯、放灯、讲忏仪、诸经行法、供佛、供知识、供罗汉、佛祖忌斋、僧斋、设粥、正食、乞食、持斋、出生饭、三长斋、六斋、十斋、预修斋、供天、孟兰盆供、水陆斋、六道斛、十王供、挂幡、寓钱、放生、改祭、戒五辛、丧服、戒焚亡僧不搭袈裟等。

  7.法运通塞志(卷三十四至卷四十八)。用编年法记载佛教传播的历史,起自周昭王二十六年,终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现存的本子中还有咸淳癸酉(1273)所记佛光照法师示寂,宋少帝,元、辽、金三代佛教,都是志磐成书以后的事,显系后人添益。

  8.名文光教志(卷四十九和卷五十)。收录梁肃、柳宗元、赵抃、陈瓘、晁说之、真隐居士、叶适、吴克己、湛然、智圆、遵式、志磐等所撰的碑记颂赞序书共二十四篇。

  9.历代会要志(卷五十一至卷五十四)。分类汇编佛教史实。卷五十一记有:君上奉法、屡朝拜佛、天书御制、圣君护法、试经度僧、特恩度僧、进纳度僧、士夫出家、沙门封爵、僧职师号、不拜君父、不称臣僧、崇礼高行、沙门著书十四则;卷五十二记有:宿命前身、放生禁条、祈祷灾异、国朝典故、诸国朝贡五则;卷五十三记有:北天佛牙、鄮山舍利、凤翔佛骨、陈留佛指、瑞像应世、圣贤出化、立坛受戒、设像置经、建寺造塔、西天求法、东土译经、经目僧数、天台传教、禅苑传灯、律宗垂范、神尼异行、名山胜迹、圣教感通、持诵功深、西游乐国二十则;卷五十四记有:三教出兴、三教厄运、三教訞伪、三教谈论、僧道角法、僧先道后、内律分财、僧制治罚、僧籍免丁、赐谥封塔、褒恤终亡、临终瑞相、君臣慢法、韩欧排佛、化胡伪经、事魔邪党、毁法恶报十七则。

  《佛祖统纪》是由北宋末年以来天台宗撰作的教派史发展而来的。北宋徽宗政和间(1111——1117),吴兴元颖创撰《宗元录》一百卷,始自“正像统纪”,终于“教藏目录”,记叙了自北齐至北宋元祐年间(1086 ——1093)天台宗传授的道统,并配以图;南宋嘉定(1208——1224)初,婺女浦江的吴克己对《宗元录》进行增广,易名为《释门正统》,下分“纪运”、“列传”、“总论”三项,未就而卒;吴克己的侄子志昭法师绍绪其业,撰成《释迦谱历代宗承图》;余姚景迁法师取元颖本与吴本新图,重加诠次,增立新传六十余人,取名《宗源录》(以上诸书均佚);同时,良渚宗鉴法师对吴本进行增益,勒成八卷,仍袭名《释门正统》(今存)。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志、传、载记五大类,以天台宗为主,禅、贤首、慈恩、律、密宗为宾,记叙了自释迦牟尼创教至南宋中叶佛教发展的历史。志磐认为宗鉴的《释门正统》“虽粗立体法,而义乖文秽”。景迁的《宗源录》“但列文传,而辞陋事疏。至于遗逸而不收者,则举皆此失”。(见自序)于是以二书为基础,且删且补,依放史法,撰写了这部《佛祖统纪》。作者自宝祐戊午岁(1258)首事笔削,夜以继昼,五誊成稿,化费了近十二年的时间,方才完成。脱稿以后,又请法照、必升、慧舟、善良、宗净等人校正,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溢于其中。

  《佛祖统纪》是古代佛教通史类(纪传体、编年体俱在内)著作中体例最完备、资料最浩博、内容最丰富的一部书。可以说,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特别是它的各篇志,博采众家之长,尤可称道。如“山家教典志”是参照正史中的“经籍志”写的,类似于天台宗撰述目录;“法运通塞志”是参照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吸取禅宗撰作的编年体佛教史《隆兴编年通论》(宋祖琇著,今存)和《释氏通纪》(宋德修著,已佚)的内容而修撰的,若抽出单行,便是一部很好的编年体佛教史;“名文光教志”相当于《弘明集》一类的佛教文集;“历代会要志”克服了“法运通塞志”中由于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一件事情首尾间隔,脉络难稽的缺陷,按门类排纂佛教史事,省却了阅读者的翻检之劳。

  《佛祖统纪》徵引的内外典籍近二百种,据《通例》所引,大藏经典有七十二种,天台教文二十一种,释门诸书二十四种,儒家诸书四十二种,道门诸书二十种。此外还有一些碑铭书论(后人添入的《释氏稽古略》正续集不算在内)。

  《佛祖统纪》的不足是:在目录和行文中往往不直书人名,而以国号、出名、师号、生地、寺名、自号、郡名、著作名称代替,这给学人带来一定的麻烦。有的地方也有纰漏,如唐道宣卒于高宗乾封二年(667)十月,而本书卷四十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条下,还出现“南山道宣律师出《删定四分戒本》”的记载。

  《佛祖统纪》之后,有佚名著《续佛祖统纪》二卷(今存)。旧题“宋亡名撰”据本文推考实出自明代。全是人物传,收天台宗僧人三十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