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日本的唐宋艺术珍品

位于奈良市的东大寺正仓院里存有大量唐朝时传入日本的中国珍贵文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位于奈良市的东大寺正仓院里存有大量唐朝时传入日本的中国珍贵文物。

 

静嘉堂曜变天目茶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静嘉堂曜变天目茶碗

 

  唐宋时期中日两国文化交往频繁,日本在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将大量唐宋艺术珍品带回了日本,由于中国战乱频频,朝代更迭,一些在中国已失传的文物珍品反而在日本得以留存,终成孤品。从这些珍贵的文物身上可以反观中华文化顶峰期的历史风貌,它们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唐代 中国已失传的五弦琵琶

 

  唐代传入日本的文物有很多,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正仓院(左下图)收藏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右上图)了。这个文物近20年来只展出过三次,笔者在九州国立博物馆的十周年特展上见到原物,深感其名不虚传。

 

  琵琶起源于古代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被加以改造。琵琶一般都是四弦,五弦的被专门称为五弦,《旧唐书·礼乐志》说:“琵琶、五弦及歌舞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来尤盛。”可见唐代的五弦琵琶是盛行的名物。白居易在《五弦弹》长诗中写道:“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壁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弹。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古代诗人可以把五弦琵琶描绘的细致入微,但是如果没有真实的五弦琵琶存世,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个琵琶弹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声音。可惜的是,五弦琵琶在宋朝就已经失传了,近一千年以来,人们没见过也没有听到过五弦琵琶,直到正仓院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被公诸于世。现在五弦琵琶已经被复制出来了,笔者有幸听过一回演奏,它不光音域广阔,而且感觉和普通琵琶完全不同,无论是琵琶、吉他、冬不拉,所有拨弦乐器的声音都能发出来,十分神奇。

 

  和声音一样神奇的,是五弦琵琶的外观。这面琵琶好看的令人难以置信,它正面镶有精美点缀,中间有一副用夜光贝壳镶嵌而成的图画,上面是一个胡人骑着骆驼,手弹四弦琵琶。琵琶的背面比正面还要精美,底色是黑色的髹漆,上面镶嵌着无数螺钿玳瑁夜光贝壳,图案豪华绚烂,而且贝壳上都雕有精巧花纹,其中涂有淡淡金色,更添富贵之相。

 

  这个世界仅存的五弦琵琶是正仓院公认的第一名品,编号北仓29,是圣武天皇的遗物,由于使用了大量日本没有的工艺和原料,被确定是八世纪盛唐时代的作品。这面琵琶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了,莫说在海外的中国文物里它无与伦比,在整个中国音乐史、艺术史、文物史上的地位,大概也只有曾侯乙编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

 

  正仓院收藏的唐琵琶并不止一件,除了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之外,还有五面四弦琵琶。2015年,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了另一面“紫檀木画槽琵琶”。这是一面四弦琵琶,长98.5厘米,颈部弯曲,所以也叫曲颈琵琶。这面琵琶出自南仓,属于贵族献纳之物,但一样精美异常。

 

  紫檀木画槽琵琶的正面没有镶嵌,只有一副山水古画,上面画着两个文士临流而坐,其中一人手持纸笔,似乎正要写诗。这幅古画由于年深日久,已经颇为残破,山水树木的画法,表明这是南北朝时期的古风,所以这面琵琶是有可能比唐代更早的。

 

  这面琵琶最突出的是背面纹样,黑色的底面上镶嵌着一个个圆形和方形的图案,排列整齐,和今天著名奢侈品厂商LV的标志性装饰几乎一模一样。其实人类技术虽然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步,但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还真的不是一朝高于一朝,艺术分高下而不分古今,古人的艺术创造力拿到今天,一样也是世界顶级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