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切忌无知无畏
2016-04-21 09:38:43 作者:张 贺 来源:人民日报 已浏览次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到海外旅游,每到一地我尽可能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看得多了,自然会有比较。有的博物馆藏品丰富精美,历史内涵丰赡,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而有的博物馆藏品量少质差,乏善可陈,令人大感失望。有一年,我去某邻国的国家博物馆参观,重点看了瓷器、金银器和书画。正巧当时我刚刚看过国家博物馆的“丝绸之路”文物展,因此不由自主就要两相比较。可以说,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该国最出色的藏品也难望我国同类藏品之项背。
尽管我很清楚,文物的价值不能用是否精美来衡量,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否重要才是文物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但通过文物足以看出文明的高下和文化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的中外对比中,我深深地为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所折服,自豪感油然而生。
民族自豪感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个亲眼看过兵马俑和长城故宫的中国人,每一个亲眼看过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和宋元画作的中国人,每一个参观了台北故宫的中国人,都会为自己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员而自豪。如果没有这些无言的文物作证,我们凭什么说自己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凭什么说中华文化灿烂辉煌?从这个角度说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一点也不假。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城镇化加速的新形势,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20年间我国共有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有一半是在建设中损毁的,以至于“建设性破坏”这一不合情理的词语竟然是准确的。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建数万公里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还要有数亿农民进城工作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还将有多少文物消失于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呢?2014年8月,阿尔山火车站这一见证侵华日军掠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历史建筑,竟然被一房地产公司擅自拆毁了。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
缺少文物的民族是可怜的,而有了文物却不知保护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些地方之所以屡屡出现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等破坏文物的行为,既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也是对文物保护的意义价值认识不清造成的。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毫无文物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大老粗”当然就喜欢大拆大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即便有的地方领导嘴上重视文物保护,但心里还是觉得文保工作是虚的、软的、不那么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强化文保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
其实从长期来看,保护文物是一笔收益相当不错的投资。法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长期居于入境游客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的文物古迹众多,保护出色。一家意大利商社甚至给埃菲尔铁塔开出了4300多亿欧元的估值。目前,我国正兴起旅游热,平遥、丽江、乌镇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有的时候,文物考古甚至能发挥匪夷所思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阿隆师欲包抄埃及军队后路,但该师为机械化部队,需要较好的道路。在考古学家指点下以军找到了由比尔谢巴通向奥贾的古罗马大道,迅速清除沙土,整修破损。由于这条道路早已消失,埃及军队压根没想到以军会从这里杀出来。以军借助其坚硬路面断了埃军的后路,大获全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