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明代古桥或将原址保护

  “我发现跨水阳江的大桥与东溪桥老桥高度重合,这意味着有着400余年历史的古桥将要拆除了。”近日,安徽宣城网友在当地论坛的发帖,引起民众对东溪桥去留的高度关注。对此,宣城市城乡规划局日前回应,将对相关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古桥的原地保护。

  这位网友所说的东溪桥古名惠济桥,曾是宣城境内最大的古桥。该桥建于明隆庆癸酉(公元1573)年,由时任宁国知府王嘉宾和宣城知县姜奇方提倡修建。该桥共有9孔,长约100米,宽约8米,高约15米,是宣城来往苏杭的交通要道。如今惠济桥只剩下几个桥墩、一段桥面和护坡。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惠济桥遗址”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点,2015年被公布为保护性建筑。

  让惠济桥陷入拆迁危机的是宣城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公示的阳德路(宛溪路—陵阳路)道路规划设计方案。根据规划方案,该道路规划长4500米,跨水阳江、双桥河各设一座大桥。“新建大桥有一个桥墩确实与惠济桥两个桥墩重合,惠济桥可能会遭到拆除。”宣城市文物局局长刘政告诉记者。

  对此,宣城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方刚说,规划部门也很重视文物保护,并征求过文物部门的意见。设计单位也提供了三套方案,除了引发热议的方案,还有改造下游50米处目前正在通行的平桥,这个方案建造成本在8000万元左右,还会影响到城市交通。另一种是大跨径的斜拉桥方案,直接跨越古桥,但是成本约需3.1亿元,会增加2亿多元投资。“我们将对三种方案进行权衡优化,但肯定不会拆除惠济桥,最终实现惠济桥遗址原地保护。” 方刚说。

  宣城境内溪流纵横,建桥历史尤为久远,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宣州至今仍保留着300余座古桥。“宣城市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惠济桥是名城的重要节点,希望能把这处不可复制的古桥遗址保护下来。”刘政表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