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公众考古时代的到来

  有人说,现在海昏侯刘贺才是最热的“网红”。考古成果展一票难求,相关书籍火热出版,考古进展举世瞩目……这座沉睡2000多年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借助媒体等渠道,让考古进展及时对外公布、考古成果对外展出,进一步扩大了公众考古的范围和进程,也让文物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过去的考古模式中,考古发掘要等到研究报告全部出炉之后才对外公布,而考古发掘过程不接受围观与采访,出土文物要送到文物库房统一修复,并做好研究后才能与观众见面。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却与众不同,采取的是“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的模式,在进入主椁室考古发掘阶段后,不仅进行了多场现场直播,还及时通过专家采访、讲座论坛等多种模式对外公布考古进展,让群众能第一时间了解考古情况,拉近历史与人们的距离。去年11月,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将部分文物第一时间在江西省博物馆临时展出,历时一个月,吸引了全国观众争相来昌参观。今年3月2日起,《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又亮相首都博物馆,在全国掀起了海昏侯热,吸引了无数“侯粉”热情观看。

  随着考古科技手段、文物保护手段的不断提升,让文物及时获得保护并得以尽快对外展出成为可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并已入选2015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列,它不仅是专业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更为珍贵的是,它没有在“象牙塔”中秘而不宣,而是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及时把研究成果与全民共享,形成极为成功的互动,提升了群众的保护意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观众对于海昏侯墓考古的关切,也反映出考古发掘是传播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考古科学将从神秘走向公开,公众考古时代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