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海上丝路”考古获重大突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月22日,记者从北海市文物局了解到,从去年12月开始,北海市文物局对位于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的白龙珍珠城遗址及其周边5公里地域进行为期20多天的考古调查。调查发现了8处汉唐至明清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其中,汉唐时期古文化遗址(遗物点)4处、唐宋至明清时期遗物点3处、明代古墓群1处。据北海市文物局局长廖元恬称,汉唐时期古文化遗址这一重大发现,将白龙可考究的历史由之前确定的明朝推前至汉朝,是该市考古特别是海丝路考古方面的重大突破,对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据了解,白龙珍珠城距离北海市区30多公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点。此次发现的汉唐时期的遗存以红沙田遗址和大坡岭遗址为代表。所采集的遗物标本以泥质灰陶为主,部分为夹砂陶,以方格纹、米字纹、水波纹、弦纹等纹饰为主要特征。可辨器型有卷沿罐、高领罐、器盖以及饼足碗(唐代典型器物)、假圈足碗等。考古人员在红沙田遗址还发现了水波纹、弦纹陶器的文化层堆积,这一重大发现使得文物考古界早已有定论的白龙历史可由明朝推至汉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此次的汉唐时期遗存分布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范围相较于之前有所扩大,考古学家推测称,“珠还合浦”的故事应该发生在营盘一带海面,但因未能找到证明此“传说”的证物,所以故事仅仅是“传说”。而如今,考古学家在白龙城周边地域找到了汉朝古人在此生活使用过的器皿,充分说明当时白龙沿海一带已有人群居住、劳作。此次汉代遗存的发现,对研究北海地区历史悠久的采珠文化也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1月8日,中国秦汉考古专家、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熊昭明在北海市文物局局长廖元恬的陪同下对白龙实地调研。他认为,西汉时期的合浦和徐闻,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然而沿线上却没有发现汉代聚落。此次在白龙港周边的考古调查发现,说明白龙珍珠城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地点,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工作,可能使白龙珍珠城从申遗的“备选”成为“正选”。为制定保护规划,推进申遗工作提供有力的历史和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