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让文创衍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起博物馆,大家印象当中都觉得有一点儿高冷。长期以来,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大多是仿文物的摆件,价格不菲。但近几年,国内不少博物馆开始重视文创开发,推出了一大批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创商品,颇受市场的认可。如何让文创衍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一起来看看上海博物馆的探索。

  传统文化走入时尚生活

  精选郎世宁花卉图的木质杯垫、对龙对凤绣纹样的丝巾、古典大方的山庄春晓图手机壳……在上海博物馆,一款款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公众“新宠”。

  顾客 董先生:

  同样的东西如果说是同样的价格,那我肯定买博物馆制作的东西,不会买外面的东西,因为我也知道它是有历史文化底蕴在里面的。

  记者了解到,上海博物馆目前共有超过1万种商品,其中丝巾、T恤、雨伞、灯具、帆布包、玻璃器皿、各式杯具、手机壳、杯垫系列、专业书籍等。产品是受到观众欢迎的。

  创意设计让文物“活起来”

  从价格不到10元的折叠塑料花瓶到近万元的特制珂罗版印刷图轴,在馆方看来,每一件文创产品都是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能够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李峰:

  我们也有很好的、很充分的市场调研。那么我们的设计师要把这两部分组合起来,要花很多的心思,要进行市场的排摸,观众的消费心理的调查。所以目前我们开发的系列产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线上线下融合打通

  此外,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从方便观众的角度出发,不断拓展其经营销售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2015年10月,上海博物馆正式宣布,在淘宝网展示销售自主开发设计的文创产品,首批上架25个品种共计130多件商品。从开通微博,到建立微信公众号,再到开设淘宝店,我们看到,一些博物馆正努力以“逗趣”的方式与年轻人进行良性互动。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李峰:

  很多网上的这些受众,在看到网店以后,(网店)把他引进博物馆来,他也会到博物馆来看展览,也会到我们实体店来选购一些他所心仪的产品。

  如今,博物馆已进入免费参观时代,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观众群体都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与公众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