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启动梁家大院模拟搬迁 重现古建筑院落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成都周边,除了温江陈家桅杆等古迹之外,极具典型川西民居风格的郫县梁家大院却“藏在深闺人未识”。国际在线四川频道12月28日从成都郫县唐昌镇人民政府获悉,郫县相关方面目前正在启动对梁家大院核心保护区及辐射区130多户居民进行模拟搬迁,将对梁家大院等古迹进行保护性修复。2016年年底,一个代表清代川西宅院风格的古建筑院落群将完美呈现。

 

  据了解。梁家大院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位于成都郫县唐昌镇北正街,包含青年巷梁家大院、崇槐里(北)五院古建筑及附属地区,占地约1.6万㎡,建筑面积约为8000㎡,古建筑群为清代川西宅院风格,建于清代咸丰年间,距今约300年历史。其中梁家大院为独立三重三进、木质结构古宅院建筑,崇槐里(北)五院俗称五道龙门(子),为清代富家建筑,坐南背北,风格中西相融,门院建设风格迥异、内涵丰富。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在梁家大院现场看到,建筑在整体上呈对称格局,颇具宫廷模式,整个大院共分六个院坝,共有天井5个和近百间古建筑木屋,各院曲径通幽,古木参天,房屋、窗棂、屋檐装饰图案古朴多样,雕刻精美,设计典雅古朴;在众多房间、院落和天井组合中,运用大量的长排窗、带屏风窗的格子门间隔,让复杂的布局井然有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山重水复、豁然开朗”的感觉。龙门的砖雕、堆雕、木雕、雀替等工艺在川西民居中均属罕见,极具历史、文化和建筑科学价值。

 

  “梁家大院核心保护区及辐射区共住着130多户居民,由于院落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这一带已成了镇上低洼棚居住区。”据唐昌镇北街社区支部书记魏冬介绍,这一带居民家中经常出现“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共用厕所等状态,从2015年5月起,镇上启动了模拟搬迁工作,目前正在紧张进行,预计2016年3月130多户居民全部搬迁安置完毕。

 

  家住梁家大院青年巷、年过七旬的张婆婆告诉国际在线四川频道,一家三代已在院子里居住了近60年,十分拥挤局促,生活条件较为落后,做梦都期待搬迁出去,“搬迁完毕后,我们将集中安置在城南嘉苑新小区,居住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变!”

 

  魏冬透露,等明年3月整体搬迁后,政府将对梁家大院等古迹进行保护性修复和科学打造,届时,一个极具典型川西民居风格的梁家大院将呼之欲出,成为成都市民和游客的又一个旅游好去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